李白劝尔莫逐炎洲翠,亦莫近吴宫燕。
尔不听此言,祸患今乃见。
吴火时虽无,越罗日生变。
空知稻粱肥,岂悟杯盘荐。
我不闻尔声,谬成先生馔。
咀嚼勿言非,雉雁犹充膳。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答祖择之惠黄雀鮓》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李白劝尔莫逐炎洲翠,
亦莫近吴宫燕。
尔不听此言,祸患今乃见。
吴火时虽无,越罗日生变。
空知稻粱肥,岂悟杯盘荐。
我不闻尔声,谬成先生馔。
咀嚼勿言非,雉雁犹充膳。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的回答,回应了祖择之对岳阳楼上的黄雀鮓的诗词。梅尧臣以李白的口吻,劝告祖择之不要追求那些珍贵的食物,比喻不要追逐虚荣和享受奢侈的生活,而是应当追求高尚的道德和真理。诗中暗示,渴望贪图名利和享乐的人最终会遭受祸患,而那些看似平凡而简朴的生活方式却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词以李白的名义,表达了作者对奢华享乐的追求的批评和对简朴生活的赞赏。通过对吴宫燕(指吴国美女)和炎洲翠(指炎帝的后人)的劝告,作者向读者传达了追求虚荣与享乐的行为是危险的,它们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诗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和比喻,如吴火和越罗,暗示了即使没有直接的危险和灾害,追求奢华生活也会导致社会和个人的变故。而稻粱肥和杯盘荐则象征着名利和享受,在这些物质享受中迷失了真正的价值。
作者最后以“我不闻尔声,谬成先生馔”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追求的否定态度,认为这种追求是错误的,就像是把错误的事物当成美食来享受一样。最后一句“咀嚼勿言非,雉雁犹充膳”则暗示了虽然这些奢华享乐是错误的,但仍有人愿意接受并满足于它们,就像是将雉雁作为食物来享受一样。
整首诗词通过对追求和享受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追求道德真理的推崇。它提醒人们要远离虚荣和浮华的诱惑,寻求真正的内心满足和价值。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