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枕经年卧沃洲,满庭枫叶又吟秋。
书来如见旧人面,读了还添尘世愁。
忧国至今遗白发,穷经空自愧前修。
武夷休作相思梦,我已甘心老此丘。
石斗文(一一二九~一一八九),字天民,新昌(今属浙江)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天台尉。歷临安府、汉阳军教授。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除枢密院编修官。出通判扬州,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九年,通判婺州。十六年卒,年六十一。曾上书言当严大门以司出入,杜绝便门之私,时目之爲“石大门”。事见《烛湖集》卷一一《编修石公行状》。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有传。
答朱元晦
病枕经年卧沃洲,满庭枫叶又吟秋。
书来如见旧人面,读了还添尘世愁。
忧国至今遗白发,穷经空自愧前修。
武夷休作相思梦,我已甘心老此丘。
中文译文:
多年来我病榻长卧在沃洲,
庭院里满是红枫叶又唤起秋。
信函传来像是看到故人面,
读过后却增添了尘世的愁。
为国家忧虑至今白发遗留,
穷尽了心思却自愧不前修。
武夷山可别再作为相思的梦,
我已经甘心老去了此丘。
诗意和赏析:
这首题为《答朱元晦》的诗词由宋代的石斗文所作,表达了诗人生活在偏僻的沃洲,长期卧病不起的孤寂与愁苦。诗中所描述的沃洲是个孤岛,四周被水环抱,景色美丽,宛如仙境。但对于病榻久卧的诗人来说,这个地方只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孤寂和秋意。满庭的枫叶唤起了他对季节的感慨,也更加凸显了他与外界的隔绝。
诗的第三、四句描写了诗人收到朱元晦送来的书信,仿佛看到了朱元晦的面容,但在书信中所述的实际上是世事的不如意和沉沦的现状。这让他的忧愁更加深了。他的国家仍然处于困境中,而他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悲愤。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尽到忠诚的愧疚。他为自己不能为国家效劳而自责,觉得自己的修身养性还远远不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心境的转变。他甘心情愿老去于沃洲,不再留恋江山,不再怀念过去的梦想。他甘愿选择一个宁静的、与世隔绝的环境,没有了依恋和忧愁。
整首诗以简短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世界的疏离,对国家困境的忧虑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面对现实的无奈。展示出诗人战乱时期的孤独和无奈,思想上的洗礼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水边林表几徘徊,索笑清尊不惮开。祗恐对花无好句,却成辜负一年来。
湖海相忘日自疏,经年不作一行书。世间惟有韩康伯,肯为渊源住岁余。
桂楫方东泛,荷衣已出尘。曲江寻相业,犹是姓张人。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两公精意与神交,平地能令水满篙。云气远收明嶂合,雨声偏傍夜床高。辘轳未暇分甘井,舴艋应知避怒涛。愿受一廛须及早,秋成犹得饱儿曹。
黄昏月暗清溪色。帘垂小阁霜华白。一夜玉玲珑。横斜水月中。小行孤影动。生怕惊花梦。半夜得春归。屏山人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