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云驾长风,大雨洒九有。
崩腾百川倒,豪怒一雷走。
茫茫草木乱,隐隐岩谷吼。
高阁昼眠人,觉来但支肘。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大雨》是一首宋代文同所作的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惊云驾长风,
大雨洒九有。
崩腾百川倒,
豪怒一雷走。
茫茫草木乱,
隐隐岩谷吼。
高阁昼眠人,
觉来但支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雨的景象和带来的恢弘气势。诗人以独特的形象和动词描绘了大雨袭来的壮观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威严。诗中以自然元素的形式表达了雨水的强大力量和对人类的震撼,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大雨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首两句诗以“惊云驾长风,大雨洒九有”展现了雨云迅猛行进的场景,形容大雨如倾盆而下,覆盖了九州大地。接着,“崩腾百川倒,豪怒一雷走”,形容大雨的猛烈程度,使得河流倒流、波涛翻滚,雷声隆隆,显现出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
接下来的两句“茫茫草木乱,隐隐岩谷吼”表现了大雨带来的狂暴局面和草木摇曳的景象,岩石和山谷间传来隐约的吼声,给人一种狂野的感觉。最后两句“高阁昼眠人,觉来但支肘”则展示了雨势之下的人们,高楼之中的人虽然白天休息,但大雨声势浩大,使得他们睡眠不安宁,只能依靠肘部支撑身体。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以及运用豪迈的词句和动词,表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对人的震撼。诗人以自然元素为媒介,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感知和对人生的思考。
双涧流泉彻底清,五峰晴挂白云轻。泉流云散迟归步,犹欲思丰问此生。
衰病作书祟,常恨无新功。兔瓯供茗粥,睡思一洗空。郊居近城闉,漏鼓传冬冬。缃帙开烂漫,牙签纷叠重。朱黄参笔墨,照映灯花红。鲁壁汲冢秘,天遣慰困穷。衮衣窥藻火,宗庙听笙镛。端居得至乐,生世岂不逢。藜羹冷未啜,短褐忘严冬。拜手谢造物,不须黑头公。
去路湘桃破萼,归时乳燕巢梁。不成一事又还乡。也是经春游荡。香炉重燃鸂鶒,罗衾再拂鸳鸯。今宵应解话愁肠。指点尘生绣帐。
传道临春昔丽华,不从陈帝入隋家。独将亡国千年恨,留下双颦寄岸花。
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
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