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友人惠牙簪》

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
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
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

作者介绍

章孝标,桐庐人。登元和十四年进士第,除祕书省正字。太和中,试大理评事。诗一卷。 章孝标,桐庐人,登元和十四年进士第,除秘书省正字。太和中,试大理评事。诗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答友人惠牙簪》

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
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
晓辞梳齿腻,秋入发根凉。
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

中文译文:
回答朋友寄来的牙簪
这根牙簪无法忘怀,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
经过截取、磨削,就像一半的月亮,修整成四寸的冰霜。
早晨用来梳理头发,舒适凉爽,秋天渗透到发根,使人感到凉意。
最好的时候是藏在纱巾下,轻轻取出使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章孝标写给友人的回信,回答了友人送来牙簪的感谢之词。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牙簪的来历与制作过程描绘出来,彰显了其珍贵和精良的工艺。牙簪作为一个日常的梳妆用品,但这首诗却赋予了它一种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首句“牙簪不可忘,来处隔炎荒。”表达了诗人对这根牙簪珍贵性的肯定,并暗示牙簪是从较为荒凉的地方而来,使得这个日常用品更加令人怀念。接下来的两句“截得半环月,磨成四寸霜。”以夸张的形象描述了牙簪的工艺精细,还有它的美感。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牙簪的使用情景,早晨用来梳理头发,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同时,作者提到秋天,透过秋天的比喻,不仅强调了牙簪的凉爽感觉,还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好是纱巾下,纤纤锥出囊。”则将牙簪的珍贵之处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赞美了牙簪的精致与品质,并以纱巾与囊袋的形象衬托了其独特之美。

整首诗简洁明快,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牙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牙簪作为一个日常的物品,被写得如此具体而美丽,反映了唐代当时文人对工艺的重视和对日常物品的热爱。这首诗写尽了牙簪的精美和珍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并通过输送对日常物品的崇敬而有所启示。

  • 《答吴棣窗》

    来访在家僧,连床坐夜镫。狂谈抛玉麈,剧饮渴黄藤。一见皆风月,相投不炭冰。何当长作伴,山水足临登。

  • 《又六言二首》

    昏主非姬不饱,内嬖废嫡可悲。骊女逐金玦子,玉环养锦绷儿。

  • 《句》

    不是老僧亲写,晓来谁报平安。

  • 《南乡子》

    波漾石粼粼。浮磬依稀类泗滨。回首林虑千万丈,嶙峋。不效修蛾一点颦。幽讨日方亲。林下何尝见一人。便把清流都洗尽,缁尘。领取羲皇

  • 《江村乐(四首)》

    罾挂渔郎舍外,船维酒媪桥边。烟波五湖朝渡,风雨孤村昼眠。

  • 《题吴郡王家双竹》

    环碧亭前碧玉枝,森森连璧揖多姿。节涵宿雨苍龙并,梢舞晴云翠凤差。架雪凌霜俱有志,怀仁抱义本同时。戚垣密协如苞瑞,盛事应先黼扆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