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
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终岁常亲鞭扑,
此生知负诗书。
欲寻旧学无处,
时有故人起予。

诗意:
这里的"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是苏辙回答朋友文与对他提出的可以写六言诗来相互交流的请求而作的十首诗。诗中表达了苏辙对自己在学习文学方面的努力和挫折的感慨,以及对旧日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在文学学习上的艰辛和自省。第一句"终岁常亲鞭扑"描绘了他长时间埋头苦读的景象,"鞭扑"指的是鞭策自己,意味着他对学业的刻苦追求。第二句"此生知负诗书"表达了他对自己学识的不足和感到才华有限的自我认知。在这两句中,苏辙对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表达了坦诚和无悔。

第三句"欲寻旧学无处"表明他在寻找旧日的学友和共同学习的场所时遭遇的困难。这句话暗示了他身处的时代环境的限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或人。最后一句"时有故人起予"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和期待,他希望有故人能够和他一同共同进步,互相启迪。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述说了苏辙的学习历程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抒发了对友情和共同学习的向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在文学道路上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以及他对友谊和知识的珍视。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辙对学识追求的执着和对友情的真挚,体会到他在学习中的孤独和渴望交流的心情。

  • 《次韵韩子师雪中二首》

    九门叠璧耀朝暾,不比千灯作上元。天与蕊珠开汉殿,人将冰玉奉尧樽。寒威已觉边声静,春意都随诏语温。夜入蔡州飞将在,肯容敌骑妄称尊。

  • 《从丘十四借韩文二首》

    吏部文章万世,吾求善本编窥。散帙云窗棐几,同安得见丘迟。

  • 《舟中醉题》

    风吹芦荻声飕飕,晚潮入港浮孤舟。老民已扫市朝迹,造物全付江湖秋。项里庙前是鱼市,禹会桥边多酒楼。醉来且复过此日,莫为碪杵悲无裘。

  • 《送周六赴濠州户曹二首》

    从来悟道不由书,觌面相呈已有余。麈尾花飞终不近,濠梁古鬼解揶揄。

  • 《酬灵彻公相招》

    石涧泉声久不闻,独临长路雪纷纷。如今渐欲生黄发,愿脱头冠与白云。

  • 《再和前韵答隐父二首》

    吾宗枝干衰,弱植念孤独。结交得此君,蒹葭倚琼玉。即之不忍去,爽气如可掬。初观爱柯茎,久坐穷节目。细叶裁云新,深根封藓绿。从今净两眼,不数山中木。世路繁荆榛,相将隐空谷。直须丹凤来,采实虞庭宿。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