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
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孽。
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诗词:《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中文译文:
子斧谁尔为,
黑白大分别。
朝伐一樗死,
暮伐千樗孽。
尔终不自谋,
几日不缺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令所作,是《答问诗十二篇》中的第五篇,题目为《寄呈满子权,其五耒问斧》。
诗中以对斧头的问答形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的开头写道:“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这里的“子斧”指的是斧头,诗人通过问斧头是谁制作的,强调了斧头的重要性。接着,他说“黑白大分别”,指出斧头的用途是明显而不言自明的。斧头的作用是砍伐木材,黑白大分别即是指斧头能够将木材从原始的状态中分离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道:“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孽。”这里,诗人通过对斧头的使用进行了对比。白天使用斧头砍伐一根粗大的木材,木材就会被砍倒,这是正常的使用。而晚上,使用斧头砍伐成千上万的细小木材,这就是斧头的不正常使用,因为这样的使用会使斧头逐渐磨损。
最后两句诗写道:“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这里,诗人以斧头的视角表达了斧头的无法自主选择的命运。斧头没有主观能动性,它被用来伐木,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用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抒发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类处境的思索。
整首诗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斧头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通过斧头的形象,寓意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诗意深邃,赏析起来引人深思。
僧馆经年学,书签尽日抽。空闻割鸡笑,不见化凫留。瘴月晓还落,蛮云冷未收。西华夜来雨,净洗一生愁。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戒君刻薄议申韩,老子申韩岂二端。横势始辞终复擅,异端每向遁辞看。
自家先已痴,逢迷实不迷。能令石人舞,解使木哥吹。寂寂孤云裹,逍遥勿我知。万亿恒沙佛,皆同一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