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大水寓武信二首》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大水寓武信二首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诗意和赏析:
《大水寓武信二首》通过描绘大水泛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民众遭受洪涝灾害的关切和忧虑。诗中暗示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以及社会的不公平和无奈。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大雨连绵不止,导致农作物无法播种,水势泛滥,决堤,贫民们默默承受着困苦与无助。他们没有灯火照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声嘶力竭地呼喊,却无人应答。舟车行进也面临着灾难,珍贵的财富也难以保全。作者思考着,天灾来临时,无论地位贫富,谁能幸免于难呢?他感到自己只能在一方狭小的土地上寻求安身之地,而这份忧虑又如何能分担给他人呢?他为这些痛苦和困境而忧愁,但却无法与上天对话,只能闭门不语。
整首诗以洪涝灾害为背景,通过描绘人们生活的困境和作者内心的愁苦,传达了对天灾人祸的无奈和对社会不公平的思考。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流露出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忽而来兮,格神鸿休。忽而往兮,神不予留。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冷落江西香火缘,岭南人少问吾传。一行水陆余千里,两岁风花仅百篇。句眼竟谁知落处,古囊长是挂闲边。獿人常试斲泥手,客里相逢喜欲颠。
人情甘阿谀,我独倦请谒。尤於权门疏,万事亦已拙。平生江湖期,梦寐不可遏。青青西门槐,少解马上暍。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