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老僧似识众生病,久在山中养药苗。
白术黄精远相寄,知非象马费柔调。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谷深不见兰生处,
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
更因一嗅识真如。
老僧似识众生病,
久在山中养药苗。
白术黄精远相寄,
知非象马费柔调。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回答琳长老寄来幽兰、白术和黄精三本书的回信。诗人以描写兰花的生长环境和香气的纯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通过追逐微风无意中获得兰花的香气,领悟到真实的境界并解脱了尘俗的染垢。苏辙将自己比作老僧,把人们的病痛看作是纷扰的尘世。他长期在山中培养草药,其中包括白术和黄精,寄托了自己帮助众生摆脱病痛的心愿。他认为治疗病痛不应该是粗暴的方法,而应该像驯服马匹一样,费尽心思调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兰花和草药的寓意,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兰花在诗中象征纯净和高尚的品质,它的生长环境隐藏在谷深之中,需要追逐微风才能偶然获得。这表达了修行者要在尘世中追求真理和解脱的艰难。解脱兰花的清香本无染,意味着通过领悟真如的境界,可以超越尘世的烦恼和染垢,达到纯净和解脱的境界。
苏辙将自己比作老僧,他在山中养药苗,将白术和黄精寄托于草药中,希望通过治疗病痛来帮助众生。他认为治疗病痛应该像驯服马匹一样,需要费心思调适,不能粗暴对待。这种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对待众生的慈悲和智慧,以及对病痛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寓意丰富的自然景物和修行者的心境,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苏辙作为文人和僧人的修养和智慧。
双涧流泉彻底清,五峰晴挂白云轻。泉流云散迟归步,犹欲思丰问此生。
衰病作书祟,常恨无新功。兔瓯供茗粥,睡思一洗空。郊居近城闉,漏鼓传冬冬。缃帙开烂漫,牙签纷叠重。朱黄参笔墨,照映灯花红。鲁壁汲冢秘,天遣慰困穷。衮衣窥藻火,宗庙听笙镛。端居得至乐,生世岂不逢。藜羹冷未啜,短褐忘严冬。拜手谢造物,不须黑头公。
去路湘桃破萼,归时乳燕巢梁。不成一事又还乡。也是经春游荡。香炉重燃鸂鶒,罗衾再拂鸳鸯。今宵应解话愁肠。指点尘生绣帐。
传道临春昔丽华,不从陈帝入隋家。独将亡国千年恨,留下双颦寄岸花。
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
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