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胡完夫示及四和前篇》

书名曾伏庾征西,词命宜封玉检泥。
前日星垣同属咏,即时墨客已潜携。
岂惟家集分门录,直待郊居满壁题。
更览晋祠新石刻,从来文体压梁齐。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答胡完夫示及四和前篇》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书名曾伏庾征西,
词命宜封玉检泥。
前日星垣同属咏,
即时墨客已潜携。
岂惟家集分门录,
直待郊居满壁题。
更览晋祠新石刻,
从来文体压梁齐。

中文译文:
题字曾经笔底勾勒庾征西,
词章应当以玉和泥为标准。
前日,我和胡完夫共同咏史上的星垣,
如今,文士们已经悄然离去。
不仅仅是家族集结的诗文分门别类,
还等待着田园生活中墙壁上的题字。
我还要继续欣赏晋祠上的新石刻,
因为从古至今,文体一直超越时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颂回答胡完夫并致谢的形式展现。苏颂首先提到了诗词集《庾征西集》,隐喻自己的诗文才华已经被记录下来。接着,他表示词章应当以高贵的玉和精美的泥为标准,以表达对诗词的追求和理想。之后,他回顾了与胡完夫一起咏史的经历,并感慨墨客已经默默离去。这表明文人墨客常常在历史中浮现,然后悄然离去,留下他们的作品与后人相传。接下来,苏颂表达了对家族诗文的期望,希望自己的诗篇能够被镶嵌在家族的墙壁上,成为传世之作。最后,他提到欣赏晋祠上的新石刻,表达了对古代文体的推崇和敬意,认为文体的质量应该超越时代的变迁。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颂对诗词创作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传世,并对古代文体的高质量表示赞赏。通过这些表达,苏颂展现了他对诗词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词意境深远,寓意丰富,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 《牧之水榭》

    牧之信奇士,纵横见当时。著书亦有兵,岂惟工赋诗。画船张水嬉,禅榻悲鬓丝。广陵罢走马,阳羡亦解龟。芳树竟寂寞,清淡自沦漪。斯人向千载,陈迹宛如兹。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雁入高空,蛩吟古砌。剧谈不二门,单明第一义。瞎却眼,塞却耳。听得分明见得亲,不必龙华检疫站授记。

  • 《古堂》

    过了威音佛已前,向虚空里架榱椽。至今景定年之二,往却门风尚俨然。

  • 《社饮》

    世上升沉一辘轳,古来成败几樗蒱?试看大醉称贤相,始信常醒是鄙夫。起舞非无垂白伴,暮归仍有枕髦扶。即今不乏丹青手,谁画三山社饮图?

  • 《赴亳州教官次韵和中书钱舍人及亳州守晁美叔》

    久知疏慵难应接,勉强一官亲讼牒。羁穷正似鸠无巢,摆去不如鱼有鬣。从来书史钝蹊径,更叹诗骚穷事业。几思狐白易絮纩,羞褫旧服求新夹。又怜夸毗竟何得,把玩区区一蚊睫。久知趋向合饥寒,正藉文章漫嚅嗫。紫微丈人椽作笔,谁得羸师传谍谍。知擒敢慢武侯纵,有阱前知鲁侯敜。

  • 《游下岩过松峭祠傍偃松又赋长句》

    谁将秋色替云峰,万里炎歊一洗空。细雨复青池上草,西风顿白鬓边蓬。聊同吾党二三子,来访山中十八公。更拟夜深乘月到,要看香雾共冥蒙。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