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烦书札,情亲语味长。
是非元自定,得失已兼忘。
洗手分僧饭,清心炷佛香。
穷城不假给,何似水云乡。
冯时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稜县。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爲《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爲诗。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爲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卷四。
《答郭师圣》是宋代冯时行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郭师圣的回答,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清静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内心自在与超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中的"问讯烦书札,情亲语味长"表明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朋友间的书信往来承载着深厚的感情,即便是繁琐的问候和寒暄也能延续久长。
"是非元自定,得失已兼忘"表达了作者对纷扰的世事态度的超然和淡然。作者认为是非对错已经注定,而自己已放下得失之心,不再困扰于功名利禄之事。
"洗手分僧饭,清心炷佛香"描述了作者与世隔绝、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作者放下尘世的琐事,追求心境的宁静,将自己置身于僧侣的生活中,洗去尘埃,静心敬佛。
"穷城不假给,何似水云乡"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繁华喧嚣的城市相比,作者认为贫穷的乡村才是真正能够带来内心安宁的所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愿。作者将友情与超脱人世的境界相结合,以此凸显了内心的豁达和追求。整首诗以简约的形式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呼应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清静、远离尘嚣的思想风潮。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五公稷契益皋夔,朝迹才安辄复危。始信君非讎格处,皆缘国是有摇时。高山日矫行人首,乔木时颦故老眉。莫道落南非美事,也多添得永州碑。
一花带蕊香气满,何况丛生树两行。风露益高秋雨足,请君来此撼琳琅。
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不妨好鸟喧高卧,切忌闲人聒正吟。鲁鼎寂寥休辨口,劫灰销变莫宣心。还怜我有冥搜癖,时把新诗过竹寻。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