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陈述古二首》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小桃破萼未胜春,罗绮丛中第一人。
闻道使君归去后,舞衫歌扇总生尘。
(陈有小妓,述古称之。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答陈述古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漫说山东第二州,
枣林桑泊负春游。
城西亦有红千叶,
人老簪花却自羞。

小桃破萼未胜春,
罗绮丛中第一人。
闻道使君归去后,
舞衫歌扇总生尘。

诗意:
这首诗以回答陈述古的两首诗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山东第二州的随意谈论和春游的愉悦之情。他提到了城西地区的红千叶花,但他自己年老了,戴花却感到羞愧。

作者接着提到了一个小桃花,虽然花瓣破裂,但仍然无法胜过春天的美丽。在众多美丽的女子中,有一位是最出色的。听说使君已经离去后,她的舞衫和歌扇都沾满了尘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览山东第二州时的感受和观察。他以轻松愉快的语调表达了对春游的喜爱,同时也展现了对自己年老的深深自省和自嘲。

诗中的红千叶花和小桃花都是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红千叶花象征着春天在城西地区的繁华景象,而小桃花则展示了春天的力量和美丽。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诗中提到的使君归去后,舞衫和歌扇沾满尘埃,可能是暗指使君离去后,花边舞蹈和歌唱都失去了光彩,生活变得平淡无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轻快的语调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览时的情景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