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从僧舍移甘菊,清蕊重阳摘未堪。
径欲过君篱下看,二儿端可为舆篮。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从郑秀才觅菊二首》
中文译文:
从郑秀才觅菊二首
漫从僧舍移甘菊,
清蕊重阳摘未堪。
径欲过君篱下看,
二儿端可为舆篮。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赵蕃的作品,描述了诗人从郑秀才的庭院中寻找菊花的情景。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赏识之情。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具有傲霜凌露、坚贞不屈的品质,与诗人追求高洁品德、坚守正道的精神相呼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寻找菊花的场景。首句"漫从僧舍移甘菊"揭示了诗人漫步于僧舍,移动着甘菊的景象。接着,"清蕊重阳摘未堪"一句表达了作者看到清澈的菊花花蕊,心生摘取的欲望,但又觉得不忍心采摘。这种情感充满了对菊花的敬重和珍惜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径欲过君篱下看,二儿端可为舆篮"构成了整首诗的转折点。诗人表示自己打算径直经过郑秀才的篱笆,去欣赏二儿(指郑秀才)种植的菊花。"端可为舆篮"一句中的"舆篮"是指装菊花的篮子,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菊花的赞美。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对菊花的喜爱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雅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倾慕,同时也折射出作者追求高尚品质的内心追求。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赵蕃成功地表达了对菊花的敬佩和对作者朋友的赞颂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菊的高洁之美。
铅汞要加添。火候频煎。体中气足返阳全。养就婴儿并姹女,同坐同眼。髓实自身坚。运满三田。刀圭服了得神仙。只候功成并行满,独步朝元。
未言路上舟车费,尚欠城中酒药钱。
秋空不肯明,风雨满荒城。田父遮我说,重九最喜晴。此日晴色好,大田足西成。一冬暖如春,絮炭价亦轻。我虽将去官,於人独无情。去年冶城叟。采菊餐其英。今兹隔存殁,使我心怔营。出门怅谁语,卮酒当自倾。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世传鵩似鴞,而此与鴞似。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疑即贾长沙,当时所遭值。洛阳多少年,扰扰经世意。粗闻方外语,便释形骸累。吾衰久捐书,放浪无复事。尚自不见我,安知汝为异。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胡为太多知,不默而见忌。楚人既憎汝,弹射
万里飘然不系舟,酒垆一笑便相投。千金不换金丹诀,何事惟须一布裘。
晨装辞北阙,怀绂贰东侯。地本全齐胜,风仍变鲁优。危帆淮上去,古木海边秋。相送江潭客,曾同十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