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阴凉树已枯片无霜叶拥禅趺。
儿孙不解浇培得,翫作山门境致图。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从禅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绍昙。这首诗描绘了禅宗僧人在荒凉的枯树下,静坐冥想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临济阴凉树已枯
片无霜叶拥禅趺
儿孙不解浇培得
翫作山门境致图
诗意:
禅人身处临济寺的阴凉之地,周围的树木已经干枯。树叶虽然没有霜冻,但它们簇拥在禅人的脚下,仿佛在向禅修的境地致敬。禅人的智慧和修行之道是他自己所领悟和体验的,他的子孙后代或许无法理解和继承他的道统。禅人欣赏着这个山门的景色,将它视为境界所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宗的境地和禅修者的心境。临济寺的树木已经干燥凋零,寓意着世俗的繁华已经褪去,而禅宗的修行者却在这片凋零之地找到了内心的宁静。禅人坐在禅座上,周围的树叶仿佛在向他致敬,展示了禅修者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这首诗同时也暗示了禅宗的智慧和领悟是非凡的,普通人难以理解和继承。
诗中的"儿孙不解浇培得"表达了禅修者的孤独和禅宗传承的困境。禅宗的修行需要亲自体验和领悟,无法简单地通过口传或书籍传承给后代。这种情况下,禅修者可能感到孤独,因为他的智慧无法被继承和理解。这也强调了禅宗修行的个体性和独立性。
最后两句"翫作山门境致图"表达了禅修者对这个山门景色的欣赏和体悟。山门被禅修者视为一种特殊的境界,是他们修行路上的一个象征。禅宗注重直接体验,将内心的境界与外在的景色融为一体,这种境界被诗人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
整首诗简洁而深邃,通过对禅修者境地的描写,展示了禅宗的精神内核和修行的艰辛。它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赞美和对禅修者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禅宗修行的独特性和禅宗传承的难题。
竹树环斋馆,真宜听雨声。不堪终夜急,似欲阻人行。薄醉眠难熟,多思梦辄惊。漏床正当面,移枕屡纵横。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叫得神胆力,挽回天地心。连朝被甘泽,既雨积重有。水满田高下,凉生秋浅深。老癃幸无死,一饱庆从今。
晚云碧。松巘飞泉翠滴。双鱼畔、疑是永和,曲水流觞旧风物。波光映山色。时见轻鸥出没。壶天邃,修竹翠阴,虚籁吟风更幽寂。登临兴何极。上烟际危亭,彩笔题石。山中猿鹤应相识。对远景舒啸,壮怀豪逸。刘郎何在玩石刻。感往事陈迹。还忆。少年日。帅旗鼓文场,轩冕京国。如今
上寿春朝观外庭,诏恩不许会公卿。即时二史书谦德,只使群官进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