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过天中,贪幽臭味同。
竹光延野碧,灯影染窗红。
听客谈时务,呼儿诵国风。
还思浮世事,到底是匆匆。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叶茵(宋代)
看月过天中,
贪幽臭味同。
竹光延野碧,
灯影染窗红。
听客谈时务,
呼儿诵国风。
还思浮世事,
到底是匆匆。
中文译文:
夜晚观赏月亮从天中过,
贪恋幽静与清香同在。
竹子的光芒延伸到青野,
灯光的影子染红窗户。
倾听客人谈论时事,
呼唤孩子吟诵国家的风尚。
依然思念着繁忙的世事,
到底是那么匆匆过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悟。诗人观赏月亮从天中升起,表达了对幽静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贪恋幽静和清香的心情相一致。描述了竹子的光芒延伸到广袤的青野上,窗户被灯光的影子染红,交织出静谧而温馨的夜晚氛围。
接着,诗人听取客人们谈论时事,呼唤孩子吟诵国家的风尚,表达了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关注。然而,诗人仍然思念着繁忙的世事,意识到时间匆匆流逝,生活的忙碌与短暂性。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相结合,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安逸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时代变迁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漫}。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所欢在一醉,常恐樽中干。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但恐千仞雀,忽忽发虚弹。迨子闲暇时,种子田中丹。一朝涉世故,
大涤洞沉沉,天柱峰嶪嶪。人世悲落花,观松无易叶。朝夕樵风生,云鹤闲情惬。何当采玉芝,真从从此蹑。
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蓑笠具,昼图同。钎笛声长曲未终。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