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流光迫岁余,青林日夜向人疏。
雨滋岩桂重堆粟,风折庭蕉又献书。
逋客解兰思婉娩,先生弹铗厌清虚。
一尘不立浑输我,即境心安是故庐。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次韵宗伟、温伯》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冉冉流光迫岁余,
青林日夜向人疏。
雨滋岩桂重堆粟,
风折庭蕉又献书。
逋客解兰思婉娩,
先生弹铗厌清虚。
一尘不立浑输我,
即境心安是故庐。
中文译文:
缓缓流动的光芒逼近岁月尾声,
青色的林木日夜向人们稀疏。
雨水滋润着山中的桂花,重重堆积着谷粮,
风折断庭院里的蕉树,又有人献上书信。
漂泊的客人解读着兰花,思念着温柔和美好,
先生弹奏着铗琴,对于虚幻世界感到厌倦。
一丝尘埃都不停留,完全输掉了我自己,
在这个境地中,心灵得到安宁,就是归属的家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流光迫近岁月末尾的景象为开篇,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逝去。青林日夜向人疏,表达了时光的推移和事物的变迁,暗示着人事已非,时光不停。
接着,诗人以雨滋润岩桂、庭院蕉树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生机和繁荣。雨水滋润山中的桂花,使其更加茂盛,堆积的粮食象征着丰收的喜悦。然而,风折庭院中的蕉树,又表达了人事无常、世事变迁的意味。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以逋客解读兰花、先生弹奏铗琴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逋客解读兰花,表达了对温柔和美好的思念;先生弹奏铗琴,对于虚幻世界感到厌倦。这些形象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真实与美好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一尘不立浑输我,表示诗人不受尘世的纷扰,心境纯净;即境心安是故庐,说明在这样的境地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安宁,宛如归属的家园。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思考,同时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整首诗意蕴含深沉,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漱石漱流俱可意,濯缨濯足且随时。到江莫作滔天浪,妨我轻舟理钓丝。
润础才晴又汗,湿薪未爆先烟。壮夫往往言病,病叟岑岑且眠。
初放到沧洲,前心讵解愁。旧交容不拜,临老学梳头。禅室白云去,故山明月秋。几年犹在此,北户水南流。
鵷行接翼复分襟,酒病诗愁老不禁。十载江湖千里月,一生金石两知心。悼亡君有安仁戚,归隐侬为梁父吟。早晚故人天上去,未应廊庙忘山林。
东风吹雨雨吹花,洗却阴沉放月华。俗眼总嫌梅太白,嫦娥勾引莫云遮。云浓更欲催诗句,风急花飞留不住。使君唤客早评章,趁渠未点苍苔路。夜阑留月迟春酌,生怕楼头吹画角。更摧银蜡上寒梢,冷艳烧春春未觉。烛光炯炯花冥冥,花前醉倒唤不醒。南枝自与北枝语,今夜诗工眼倍沮。
谁将一段楚天碧,磨向崖心万仞馀。桥柱不题司马字,兰亭留待右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