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

饮阑钟虞欲移轩,香雾犹残金博山。
明月飞来松岭外,游人散落马蹄间。
城严画鼓初传角,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暂时都不见,夜深人尽始来还。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归途中的景象,并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饮阑钟虞欲移轩,
香雾犹残金博山。
明月飞来松岭外,
游人散落马蹄间。
城严画鼓初传角,
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暂时都不见,
夜深人尽始来还。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夜晚归途中的孤寂与迷茫。下面是对诗词的赏析:

诗词开篇描绘了一个饮酒的场景,钟声即将敲响,意味着夜晚的结束。而金博山上的香雾仍然残留,这里可以理解为夜晚的气息还未完全散去,暗示着夜色尚未消失。

接着,诗中描绘了明月从松岭外飞来,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游人散落在马蹄声中。这里可以理解为夜晚的归途,人们在月光下分散走向各自的归途,形成了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氛围。

第三、四句描述了城市的严峻和道路的黑暗。画鼓初传角指的是城市的防御鼓声开始传来,暗示着归途的艰险。而路暗山花自落鬟则表达了夜晚的幽深和孤独,山花也似乎在黑暗中落下。

最后两句表达了夜深人静的景象,清境不再可见,人们开始归来。这里可以理解为夜晚的归途即将结束,人们开始回到安宁的环境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夜晚归途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孤寂和迷茫的情感。夜晚的归途充满了困难和不确定性,人们在黑暗中漫步,心中充满了思考和疑惑。整首诗词以凄凉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辙深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 《松下纵笔》

    老不能闲莫笑予,五千言岂世间书。青松折取当麈尾,为子试谈天地初。

  •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兄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 《夏夜》

    夏夜忽已半,东冈月初生。起行遶庭树,爱此露滴声。漂流忆安卧,局促念遐征。幽怀谁晤语,华觞还自倾。

  •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苏幕遮 自戒》

    不悭贪,不谄诈。不忆家缘,不说乡中话。不著世情不著假。不做诗词,不敢言行化。志弥高,心转下。云水清闲,内养内无价。乐在其中欣放耍。姓氏人询,倦应扶风马。

  • 《节节高》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更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