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天厨酿冰池,摇振畏出境。
年衰杂羸病,一釂百不醒。
鸾台异诸曹,有政非簿领。
颓然虽无谪,因谢出囊颖。
回首愧周行,群英粲彪炳。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个人衰老和政治境遇的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厨酿冰池,摇振畏出境。
年衰杂羸病,一釂百不醒。
鸾台异诸曹,有政非簿领。
颓然虽无谪,因谢出囊颖。
回首愧周行,群英粲彪炳。

中文译文:

天宫里酿造冰池,摇晃颤抖,害怕出境。
年岁逐渐衰老,身体疲惫不堪。
鸾台上的人与其他官员不同,有政治才能而非记录文书。
虽然衰败无法免除,却要因此感谢出类拔萃的才能。
回首往事,惭愧自己的行为,众多英才辉煌灿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自己年岁渐长、身体渐衰以及政治境遇的感慨。他以天宫酿造冰池的比喻,形容时光如冰池一般不断流逝,摇晃颤抖不安,仿佛害怕离开。作者感到自己年纪渐长,身体也渐渐衰弱,一锤敲打百次也无法使其苏醒。这种身体状况的衰弱与作者的政治地位形成鲜明对比。他提到自己与其他官员不同,没有得到重要的政治职位,而是以文学才能著称。尽管如此,作者仍然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并感谢那些拥有出众才能的人。最后,苏辙回首过去时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但也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感到钦佩。

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衰老和政治地位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人生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政治境遇的无常。然而,尽管身体状况和政治地位都在逐渐变差,作者依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感谢那些有才华的人,并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提出自我反思。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同时展现了苏辙自信和豁达的心态。

  • 《和李尚书命妓歌饯崔侍御》

    燕赵能歌有几人,为花回雪似含颦。声随御史西归去,谁伴文翁怨九春。

  • 《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

    盘石坐深林,不欲人求见。隔岸谁品弦,数声拖白练。

  • 《沁园春 送李御带珙》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

  •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产茯苓》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子》

    相约晚樵去,跳踉上山路。将花饵鹿麛,以果投猿父。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何不寿童乌,果为玄所误。

  • 《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

    归念长依落日边,壶浆今见逆新官。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眉州倅厅旧有荔支二株,甚大。〉主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