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孥西垒复东城,触处千愁百恨生。
如许尧民艰粒食,未应汉法废常平。
爱君长策三农重,泥古迂儒一芥轻。
会略文移倒陈廪,一时骨肉慰皇情。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次韵赵教授》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携带孩子离开西垒返回东城的情景,触景生情,千愁百恨涌上心头。诗中表达了对尧时代艰难生活的向往,对汉代平均分配土地的法规废除的不满。作者倾慕赵教授提出的三农政策,认为这个策略对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而对于过于迂腐的传统儒家思想则不屑一顾。整首诗以赵教授的智慧和改革思想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新政策的期待。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于改革的渴望。诗中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携带孩子走过西垒,再次回到东城。
每一个地方都触动我的忧愁和痛苦。
我们的生活像尧时代的人们一样艰难,只能吃些粗粮。
汉代的法规废除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常平之法,这是不应该的。
我欣赏你,赵教授,你提出的三农政策非常重要。
与古代迂腐的儒家思想相比,这个政策就像一粒芥子一样微不足道。
你的智慧能够改变现状,一时之间让人们得以安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改革的期待。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和孩子走过西垒回到东城的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和痛苦之情。他将自己的困境与尧时代的艰难生活相比较,以此凸显当下社会的不公和困顿。同时,作者也对汉代平均分配土地的法规废除表示了不满,认为这种法规的废除违背了公平和正义。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赵教授的赞赏和对他的政策的期待。作者认为赵教授提出的三农政策对于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与过时的儒家思想相比,这个政策显得微不足道。作者由此展示了自己对于改革和创新思想的支持和向往,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革能够改变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安慰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改革的渴望。作者通过赞赏赵教授的智慧和三农政策,展现了对于新思想的追求和希望。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于不同时代和不同观念的对比,呈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对传统观念和现实状况进行了思考和批判,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价值。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
苍头熟睡唤不应,光射纸窗疑月明。更筹可数夜方半,杙上一鸡先误鸣。晓起飞花堆户外,幻出人间无色界。九街车马不知寒,蹴蹋银杯翻缟带。杲杲日升东海东,须臾光彩蒸霞红。不忧桂玉顿增价,人在冲融和气中。贝阙珠宫五云际,遥知天上龙颜喜。麦畦白白覆青青,农事来年定丰美。
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
短世人间厦几颠,高风湖上榻犹悬。荒凉士竖残碑日,辽邈官修废祀年。万古南州人似玉,千秋曾子笔如椽。斯文未丧神犹在,会见冠裳拥坏阡。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刘禹锡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白居易岸荫新抽竹,亭香欲变梅。随游多笑傲,遇胜且裴回。--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难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