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忽见腥城市,脱尔宁捐一粒赀。
就使烹鲜真可口,谁能结网更临池。
斜风逆浪回頳尾,浅水平沙走素鳍。
勿谓寰中底么麽,三生恩怨不能欺。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赵道夫待制放鱼之作》是宋代李弥逊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放鱼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人世间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门忽见腥城市,
脱尔宁捐一粒赀。
就使烹鲜真可口,
谁能结网更临池。
斜风逆浪回頳尾,
浅水平沙走素鳍。
勿谓寰中底么麽,
三生恩怨不能欺。
诗意:
这首诗词以诗人出门看到城市上的鱼贩为开端,他们捐弃了一切财富,只为了能捕获鲜美的鱼。作者认为即使烹饪鱼肉后味道鲜美,但是谁能像他们一样,亲自下网捕鱼呢?诗中描述了逆风和逆浪中游动的鱼尾,以及浅水中平稳游动的鱼鳍。最后,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认为人世间只是平淡无奇的地方,三生的恩怨不能轻易欺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放鱼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城市中的鱼贩子,强调了他们舍弃物质财富的决心和追求鲜美的精神。他们不满足于别人烹饪好的美味,而是亲自下网捕鱼,追求更高的品质和体验。这种追求与普通人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的斜风逆浪回頳尾和浅水平沙走素鳍的描写,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表达了鱼在逆境中的奋斗和游动的姿态。这些形象不仅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还寓意着人生中面对逆境时需要坚持和努力。
最后的警示告诫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的看法。作者认为人世间并非平庸无奇,其中存在着三生的恩怨,不能轻易被欺骗。这种警示意味着对人生的思考和警觉,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机遇和人际关系,不要轻易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放鱼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世间的思考。它既展示了放鱼者的追求和努力,又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带给读者一种对生命和人世间的启迪和思考。
不触又不背,徒劳生拟议。开口更商量,白云千万里。
崔生自反金陵谪,骑马复走长安陌。时危颇负经济才,海内但识文章客。自从盗贼近神京,四海不见烟沙清。黄河流血日惨怛,中原战骨霜纵横。朔方兵马又已弱,天下财赋难尽榷。书生不得言世务,大臣谁有匡时略。我到长安访交友,子与河内犹相厚。感今恋故有,吐胆倾心共杯酒。去年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我後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应是少微星,又云严君平。浩歌七十馀,未尝识戈兵。康宁福已大,清静道自生,邈与神仙期,不犯宠辱惊。读易梦周公,大得天地情。养志学浮丘,久链日月精。寿存金石性,啸作鸾凤声。阴德不形言,一一在幽明。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非谓钟鼎重,非谓
一壑一丘耕且为,不歆周纲应非羆。云霾障日树蒙密,草蔓漫天山蔽亏。生意正从芽蘖露,善根不逐斧斤斯。溶溶此理谁能解,剩喜吾宗有白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