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文章岂敢知,岐梁偶有往还诗。
自怜兄力能兼弟,谁肯埙终不听篪。
西虢春游池百顷,南溪秋入竹千枝。
恨君曾是关中吏,属和追陪失此时。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是苏辙在宋代写的,题目是《次韵姚孝孙判官见还岐梁唱和诗集》。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伯氏文章岂敢知,
Brother Bo's literary talent, how dare I know,
岐梁偶有往还诗。
Qiliang occasionally exchanges poems.
自怜兄力能兼弟,
I myself appreciate my brother's abilities,
谁肯埙终不听篪。
Who would play the xun and not listen to the chi?
西虢春游池百顷,
In Xiguo, a hundred acres of spring scenery,
南溪秋入竹千枝。
In Nanxi, autumn enters thousands of bamboo branches.
恨君曾是关中吏,
Regretting that you were once an official in Guanzhong,
属和追陪失此时。
I, as a subordinate, regret not being able to accompany you at this moment.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对姚孝孙判官的敬佩之情和遗憾之情。诗中提到伯氏(指姚孝孙)的文章,苏辙称自己不敢夸赞,而姚孝孙却有岐梁唱和的才华,岐梁是指古代两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姚孝孙的诗才出众。苏辙自怜自己的才能不及姚孝孙,但是他认为自己还能兼顾兄弟之情,以埙(xun)相比,谦虚地表示自己不如姚孝孙的篪(chi,一种乐器)悦耳动听。诗中还描绘了西虢的春游和南溪的秋景,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姚孝孙曾经在关中任职的遗憾,苏辙作为属和(官员的称谓)未能追随姚孝孙一同欣赏美景,感到惋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姚孝孙的钦佩和对美景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遗憾之情。通过对兄弟之情、才华和友情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并对姚孝孙的才华和经历表示了敬意。整体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遗憾,展示了他对人生和友情的思考。
绣衣衔命去,祖帐为王留。大舶满青镜,寒云明玉舟。岁余官事省,蜡毕吏功休。千古行藏意,梅边细讲求。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荒径入林微,蓬庐客到稀。苔痕侵药裹,山色冷吟衣。蚯蚓耕泥起,蜻蜒点水飞。坐来忘万事,静看宿云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富贵常多覆族忧,贱贫骨肉不相收。独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行李淮山三四驿,风波春水一双鸥。人言离别愁难遣,今日真成始欲愁。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