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兼文脉,湮微复几年。
浅肤专徇俗,高亢类谈禅。
春动霆声起,云开月体全。
古人方册在,达者以心传。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谢夏自然见寄四首》是宋代文人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对士气和文脉的思考,强调了个体的修养和传承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士气兼文脉,湮微复几年。
士人的气节和文化传承,已经隐退多年。
浅肤专徇俗,高亢类谈禅。
现今的社会浅薄追求表面功名,而高尚的理念变得犹如谈论禅宗那般高不可攀。
春动霆声起,云开月体全。
春天的脉动与雷声唤起了士人的斗志,云彩散开,明月显露出完美无瑕的身姿。
古人方册在,达者以心传。
古代先贤的智慧著作仍然存在,只有那些有见识的人才能从中领悟并传承下去。
这首诗词表达了方回对士人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关注。他观察到当时社会的浅薄和功利导向,呼吁士人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文化根基,不被俗世的迷惑所动摇。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春天的脉动和雷声象征着士人们内心的激荡和奋发向上的决心。同时,通过提及古代先贤的著作,方回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呼唤有志之士要以心传承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方回对士人气节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与关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诗词以深远的意义,呼唤人们保持信念,坚守传统价值,并将智慧传承下去。
侍宴群儒立绛都,太清楼下望金舆。御前枣刻亲摹写,手赐新镌古法书。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自是君王多任刻,非关许负相书灵。
送君同上酒家楼,酩酊翻成一笑休。正是落花饶怅望,醉乡前路莫回头。天涯方叹异乡身,又向天涯别故人。明日五更孤店月,醉醒何处泪沾巾。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闇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后开无力。孔雀衔来向日飞,翩翩压折黄金翼。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开卷长疑雷电惊,挥毫只怕龙蛇走。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