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石塔宝公龛,賸喜僧床得对谈。
坎壈词场君亦滞,驱驰世路我何堪。
军书又见纷南北,敌势由来说二三。
淮岸西风晚更急,似传烽火过江南。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五季夷时同宿蒋山》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亭亭石塔宝公龛,
剩喜僧床得相谈。
陷落辞场你也滞,
奔波世路我何堪。
军书又见纷南北,
敌势由来道二三。
淮岸西风晚更急,
如传烽火过江南。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描写了韩元吉与友人在蒋山上同宿时的心情和感慨。他首先描述了一座高高的石塔和一个珍宝般的佛龛,形容其亭亭玉立。接着,他表达了与僧人共床而眠的欣喜之情,两人在夜晚有了深入的对话。
然而,他也感到自己在文人辞章的辩论场中陷入苦闷,而友人也陷入同样的困境。他们被这种繁琐的争辩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他感叹自己在世俗的道路上奔波,不知何时才能得到解脱。
诗中还提到了军书,暗示了南北战事纷争不断。敌对势力的冲突和纷争由来已久,这也是作者对时局的感慨。最后,他描述了淮河岸边西风的急促,宛如传递着战火的讯息,象征着江南地区的动荡和不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和友人的境遇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战乱时局的担忧。他通过对塔和龛的描写,表达了对高尚境界和宁静思考的向往。然而,这种向往被现实的纷扰所打断,使得他们难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理想。
军书和南北纷争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关注。他觉得战争带来的动荡和敌对势力的威胁已经存在很久,这让人倍感压抑和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淮岸的西风,将烽火的传递与江南的景色相连,给人以战乱即将临近的警示感。整首诗以作者的个人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时局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现实困境和战争动荡的思考和忧虑,表达了对于内心自由和安宁的追求。
残编百读过,年去放萤飞。好带随身火,休争秉烛辉。夜凉辞竹庋,风逆返书帏。未是明经日,何人拾汝归。
上国相逢尘满襟,倾杯一话昔年心。荒台共望秋山立,古寺多同雪夜吟。风度重城宫漏尽,月明高柳禁烟深。终期白日青云路,休感鬓毛霜雪侵。
庭虚任雀喧,院静无人到。回首十年非,赖得知几早。心随香篆销,意与梅花好。万事转头空,一笑吾身老。
闲上江楼初雨过。满袖清风,微散谁知我。莲脸佳人颜未破。沙洲两两鸳鸯卧。时有渔歌相应和。叠秀危横,黛拨山千朵。一片凄凉无计那。离愁还有些些个。
重入都门又许时,旧巢新燕欲何之。清风忽送苕溪便,满纸云烟七字诗。
行尽江东又复西,连天汀草淡烟迷。回头怅望家何处,云外青山一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