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谪劳君两度行,复将文字试平衡。
干时岂为斗升禄,闻道应忘宠辱惊。
未了新书谁与读,重留佳句不胜情。
决科事毕知君喜,俗学消磨意自清。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王适留别》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远谪劳君两度行,
远离故乡,劳碌奔波了两次,
复将文字试平衡。
再次运用文字来试探平衡之道。
干时岂为斗升禄,
在世间,怎能只为争取权位和功名,
闻道应忘宠辱惊。
听到了道理应该忘却荣辱而不惊。
未了新书谁与读,
未完成的新书,有谁来读呢?
重留佳句不胜情。
重复留下美好的句子,情感无法自持。
决科事毕知君喜,
当解决了科举之事后,知道你会感到喜悦,
俗学消磨意自清。
世俗的学问渐渐消磨,心意自然清明。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辙在离乡远谪、追求平衡的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在外奔波劳碌,却仍然坚持用文字来追求平衡,试图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他认为追求功名利禄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应该忘却尘世的荣辱,追求更高的境界。诗人留下了许多佳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但仍然未能完成一部新书,不知道有谁会来读它。诗人希望能解决科举之事,以此来获得一份喜悦,同时他也意识到世俗的学问正在逐渐消磨,而自己的内心却越发清明。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平衡和超越尘世的思考,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屋边花萼自离披,屋底臞儒但著书。游冶郎君应冷笑,不能暇逸独可欤。
具通方眼放{嗤口换目}盲,争肯先人一步行。穷四部洲求逊让,看来不出老先生。
祸我天何酷,子归自古诚。女孥俄别父,宗直亦辞兄。家难已稠疉,寇氛方满盈。分明天有眼,不照此时情。
寒釭融白脂,冻焰结红豆。草有问字人,明朝能载酒。
一纸新诗过雁衔,醒然何异接君谈。奉亲鱼蟹兼临海,退食琴书定有庵。一别经年真似梦,多忧不饮亦如酣。共君友契非今日,蔽芾棠阴自剑南。
初晴丽前楹,轻寒沍幽院。酒气菊边闻,垆霏竹间见。礼秩俱澹忘,情交自深眷。嘉会在永期,闲欢足清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