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窗当午思昏昏,雷起千峰睡不闻。
铄石谁能招楚魄,斫冰我欲访湘君。
年华祗合加餐饭,事业休工刺绣文。
赖有两贤南北巷,岁寒幽谷共兰薰。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王浚明用时举苦热韵见赠》是宋代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暑窗当午思昏昏,
雷起千峰睡不闻。
铄石谁能招楚魄,
斫冰我欲访湘君。
年华祗合加餐饭,
事业休工刺绣文。
赖有两贤南北巷,
岁寒幽谷共兰薰。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夏日炎热的午后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范成大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坐在闷热的窗前,思绪迷离,似乎不知雷声已经响起,千山万岭已经被惊醒。诗人想起了铄石招引楚魄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于宏大历史和人生意义的追寻。而他自己则有如斫冰寻找湘君,湘君可能代表着追求的理想或追求的对象。在岁月的流转中,光阴匆匆,诗人感慨时光荏苒,只能在日常的餐饭中寄托岁月的痕迹。他提到事业休工,刺绣文,可能是指他自己的创作或文学事业受到了某种阻碍或停滞。然而,他庆幸自己有两位贤人相伴,他们分别居住在南北巷中,共同分享岁寒时的幽谷芬芳和温暖。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范成大在平凡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描绘暑日午后的窗前景象,诗人将个人内心的迷茫与外部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他通过铄石和斫冰的比喻,表达了对于历史和理想的追寻,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湘君"可能是指某种追求或理想,而诗人渴望能够找到它。这种对于追求和渴望的表达,使诗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诗词的最后两句,提到了两位贤人居住在南北巷中,共同分享岁寒时的幽谷芬芳和温暖。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困境中找到了朋友和支持者,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人生中的艰难时刻。这种情感上的温暖与寄托,为整首诗词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人生意义和追寻的思考,以及对于友情和温暖的描绘,展现了范成大才情横溢的诗人情怀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巧留芳艳待春回,不爱霜飚苦折摧。应对群葩羞冷淡,数花并作一花开。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余飞观。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深夜楼前笑语哗,禁街钟鼓暂停挝。冶游谑浪非吾事,富足欢娱有几家。春酒可能融鬓雪,书灯独自照梅花。黄柑犹见升平物,四十年前客永嘉。
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绝怜花带雪麟珑,彷佛惟存蜡帝红。一夜清寒风结冻,分明身在水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