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黄门像,相望博陆居。
衣冠尘亦暗,箫鼓祭全疏。
草色侵荒迳,潮声过夕墟。
遗风犹可想,吊古一觞余。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张元干所作,题为《次韵唐彦猷所题顾野王祠与霍子孟庙对》。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兰若黄门像,相望博陆居。
衣冠尘亦暗,箫鼓祭全疏。
草色侵荒迳,潮声过夕墟。
遗风犹可想,吊古一觞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两座庙宇的景象,一座是顾野王祠,另一座是霍子孟庙。诗中通过描写庙宇的境况和环境,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顾野王祠和霍子孟庙的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句写道“兰若黄门像”,形容庙宇内的兰草若隐若现,黄门官像映衬之下,显得庄严肃穆。接着提到“相望博陆居”,描绘了两座庙宇相对而立的景象,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下一句“衣冠尘亦暗,箫鼓祭全疏”,通过形容庙宇的衣冠尘土和祭祀的冷清,表现出岁月的流转和庙宇的荒凉。这里的衣冠尘土可能指的是长时间未有人打扫或维护,箫鼓祭祀全疏则暗示了庙宇的冷落。
接下来的两句“草色侵荒迳,潮声过夕墟”,通过描写草色侵蚀了荒凉的小路和潮声穿过夕阳下的村庄,传递出一种寂寥和荒凉的氛围。这里的荒迳和夕墟,可以理解为废弃的小路和村庄,进一步强调了庙宇的冷落和岁月的沧桑。
最后一句“遗风犹可想,吊古一觞余”,表达了对古人风范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吊古一觞,表达了对过去岁月和文化的缅怀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描写,传达了对庙宇的景象、传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岁月的变迁和庙宇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双林示灭诳何人,无际真空净法身。活向春风裹埋了,万年千载不成尘。
操麾授钺器纵横,尽说长城指顾成。岳即孕灵偏有意,天何促寿太无情。明堂欲建栋梁折,巨海将浮舟楫倾。未得四旬馀四载,龙旌不觉变铭旌。
春歌已寂寂,古水自涓涓。徒误时人辈,伤心作逝川。
灯火楼台处处新。笑携郎手御街行。回头忽听传呼急,不觉鸳鸯两处分。天表近,帝恩荣。琼浆饮罢脸生春。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明。
生就的独木桥,容我过一遭,须不是自打嘴来自相饶。将世情儿嘲,将欢兴儿闹。这一遭,语不尽的妙。
贪财竞色,利名牵、萦系何时休歇。镇日忙忙如梦想,颠倒心猿马劣。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万般虚假,积成宿世冤业。劝君省悟回头,攀缘弃舍,做个逍遥客。访道求真寻妙指,早愿超离生灭。不悟玄机,剔开毛塞,付耳亲传说。壶天景色,现前秋夜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