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强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後,谁牵黄犬出东门。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庖烟起处认孤村,
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
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强尽是春秋国,
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
谁牵黄犬出东门。
中文译文:
当烟雾从厨房升起,我认出了孤独的村庄,
天空清寒,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溅起了泪水,
壶公祠旁的月亮销魂欲绝。
封强地尽是春秋时期的国家,
庙里的祭品多是怀念前朝将相的恩情。
我试问,李斯长叹之后,
是谁牵着黄犬走出东门去了呢?
诗意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秦观创作的,以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为题材,分为两首。整首诗描绘了太守登楼之时的景象和引发的思考。
第一首诗以冷清寂寞的氛围开篇,庖烟升起时,太守能够从高处认出孤独的村庄,天色清寒,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种冷寂的景象与太守内心的孤寂和思索相呼应。
第二首诗以车辋湖边的梅花和壶公祠旁的月亮为景,表达了太守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梅花溅起泪水,月亮凄美地销魂欲绝,这些景物都映衬出太守内心的感伤和孤独。
诗的结尾提到封强、庙食和李斯,这些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封强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庙食指的是祭祀时供奉的食物,多是怀念前朝将相的恩情。李斯是秦朝的重要人物,他曾长叹过一次,这里暗示了历史的更迭和权力的更替。
最后一句"谁牵黄犬出东门"是对现实的反思和质问,意味着在权力变迁的历史长河中,谁将掌握着命运的牵引,谁将成为新时代的主宰。
赏析: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展现了太守登楼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通过对孤独、凄凉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权力和命运的质问。诗中运用了寓言和历史典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秦观独特的诗意和意境。
整首诗以冷寂的景象和内心的思考构建了一种凄美的情感氛围,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索。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诗中融入了时代的回响和对权力更迭的关怀。这种交织的意象和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内涵和思想性。
同时,诗中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描写,如庖烟、梅花溅泪、月销魂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状态。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景物描绘和思考的交融,表达了对孤独、命运和历史的思索,展现了秦观独特的诗意和意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凄美和哲理,同时也能被激发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入思考。
金英繁乱拂阑香,明府辞官酒满缸。还有玉楼轻薄女,笑他寒燕一双双。
三省推贤两掖才,关东深许稍迟回。舟浮汝水通淮去,雨出嵩峰到郡来。投札转京忧不远,枉缄经虏喜初开。西楼一望知无极,更与何人把酒杯。
片片飞花逐水流,伤春何处最多愁。红妆独倚阑干立,望尽征帆不下楼。
南屏环拥翠云堆,谁遣精庐特地开。祭酒先生甘隐遁,燃藜太乙忽飞来。胸中礧磈五千卷,门外芙蕖十万栽。白日竟抛妻子去,群仙携手上瑶台。
一层云放一层山,小市人家翠欲环。检点只疑低数尺,一层山向隐云间。
边马萧萧鸣,边风满碛生。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声。袭月寒晕起,吹云阴阵成。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