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苏公谒告三绝》

竭泽回波不作难,未应平地起风澜。
是身非有从何病,试下先生一著看。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次韵苏公谒告三绝》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竭尽湖泽的回声不再困扰,
还未能平息大地上的风浪。
这身份非我所拥有,为何感到痛苦?
请让先生试着一着看吧。

诗意:
这首诗词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处境。诗中湖泽的回声和大地上的风浪象征了社会上的纷争和挑战,而作者则感到无力面对这些困扰。他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和痛苦,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通过请教先生,他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指引和启示。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湖泽回声和大地风澜的形象描绘出社会的动荡和挑战。作者将自己的处境比喻为无法平息的风浪,表达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焦虑。他对自己身份的怀疑和困惑也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请教先生,作者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获得一些启示和指导。整首诗意蕴含丰富,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双林示灭诳何人,无际真空净法身。活向春风裹埋了,万年千载不成尘。

  • 《哭钱观察》

    操麾授钺器纵横,尽说长城指顾成。岳即孕灵偏有意,天何促寿太无情。明堂欲建栋梁折,巨海将浮舟楫倾。未得四旬馀四载,龙旌不觉变铭旌。

  • 《前溪作》

    春歌已寂寂,古水自涓涓。徒误时人辈,伤心作逝川。

  • 《鹧鸪天》

    灯火楼台处处新。笑携郎手御街行。回头忽听传呼急,不觉鸳鸯两处分。天表近,帝恩荣。琼浆饮罢脸生春。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明。

  • 《自笑》

    生就的独木桥,容我过一遭,须不是自打嘴来自相饶。将世情儿嘲,将欢兴儿闹。这一遭,语不尽的妙。

  • 《酹江月》

    贪财竞色,利名牵、萦系何时休歇。镇日忙忙如梦想,颠倒心猿马劣。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万般虚假,积成宿世冤业。劝君省悟回头,攀缘弃舍,做个逍遥客。访道求真寻妙指,早愿超离生灭。不悟玄机,剔开毛塞,付耳亲传说。壶天景色,现前秋夜明月。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