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
向来醉眼略四海,粗遍柴桑人姓陶。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诗词:《次韵宋尚书山居·醉陶轩》
译文:
时复中之兴已高,
是非一付与春醪。
向来醉眼略四海,
粗遍柴桑人姓陶。
诗意:
这首诗是在宋代,由方岳所作。诗人以醉陶轩为题,表达了对醉酒的推崇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醉心于酒乐的场景,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诗中的“时复中之兴已高”意味着作者对酒的兴致高涨,将是非之事都留给了春醪,即对美酒的向往。接着,“向来醉眼略四海”揭示了作者在醉酒的状态下,眼中所见已超越了平凡的范围,达到了四海之广。最后一句“粗遍柴桑人姓陶”则是向陶渊明致敬,表达了作者将自己与陶渊明相提并论的意愿。
整首诗以酒作为主题,通过饮酒来表达作者对忧愁和烦恼的排遣,展现了生活中的愉悦和放松。同时,通过引用陶渊明的名字,诗人传达了对陶渊明的崇敬和追求高尚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醉酒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同时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对自然、志士之境的向往。
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到寺多同步,游山未失期。云低春雨后,风细暮钟时。忽别垂杨岸,遥遥望所之。
阴阳内感相交结。有铅汞、分八卦罗列。金鼎炼黄芽,正一阳时节。子后午前方进火,向玉炉、烹成白雪。通彻。这玄关、深奥难轻泄。因师指诀幽微,把金丹大药,将来分说。捉住虎龙精,自然日月。造化天机人怎晓,换俗骨、永无魔折。超越。望仙都稽首,朝元金阙。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药产西南坤地,金丹只此根宗。学人著意细推穷。妙绝无过真种。了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执文泥象岂能通。恰似哑人谈梦。
分明七宝更休论。七座门开各有门。一四一三各彼吞。返阳魂。便是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