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时有一鸿声,唤雪风来冷更清,腊意未教梅萼老,春风先放柳条成。
乱离每叹兵难戢,贫贱还忧道不鸣。
节物一番空自好,暗添年纪却堪惊。
林表民,字逢吉,号玉溪,祖籍东鲁,寓台州临海(今属浙江)。师蒧子。仕歷不详。曾爲李庚及其父递修之《天台前集》、《天台续集》增辑别编,前者成于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后者成于理宗淳祐八至十年(一二四八~一二五○),此外还辑有《赤城集》(今存十八卷)。有《玉溪吟草》,已佚。事见各有关书序跋。 林表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爲底本。校以《宋诗纪事补遗》(简称补遗)等,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诗词:《次韵沈兴这税院岁幕即事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林表民
穿云时有一鸿声,
唤雪风来冷更清,
腊意未教梅萼老,
春风先放柳条成。
乱离每叹兵难戢,
贫贱还忧道不鸣。
节物一番空自好,
暗添年纪却堪惊。
中文译文:
穿云时有一声大雁鸣,
呼唤着雪风来更加清冷,
寒冬意味尚未使梅花的花瓣凋零老去,
而春风却已经催开了柳条。
乱离之时每个人都感叹战乱难以平息,
即使贫贱的人也忧心道义不能得到发声。
节令物象一番景象虽美好,
但私下里增添了岁月的压力令人惊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林表民写给沈兴这税院的岁末景象的两首诗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寒冷冬天的景色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先,诗人用大雁鸣声来形容穿云而过的景象,这一声音唤起了冬天的寒冷气息,使得夜更加清冷。这里通过描写寒冬的声音和气息,表现出寒冷季节的特点和氛围。
接着,诗人以梅花和柳条来对比冬春的变化。梅花代表着冬天,而柳条则是春天的象征。诗人说冬天的寒冷意味尚未使梅花的花瓣凋零老去,而春风已经催开了柳条,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这里作者通过对梅花和柳条的描写,表达了时光的不可逆转和岁月的变迁。
然后,诗人提到了乱离之时的景象,每个人都感叹战乱难以平息。即使是贫贱的人也忧心道义不能得到发声。这里作者通过描写战乱和社会动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诗人提到了节令物象美好的一面,但私下里增添了岁月的压力令人惊讶。作者通过描写节令物象的美好和岁月的压力,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感叹和惊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学诗常拟邵尧夫,问道曾谒杨慈湖。尧夫之诗呈天朴,慈湖之学澄太虚。羡君优游两者间,傲视轩冕如蘧庐。何时从我山中居,绝胜泛绿依红蕖。
竹屋深明许息肩,田家延客解欣然。霜枝高挂頳虬卵,风砌初摇白玉钱。得饱只疑珠作粒,汲深仍诧乳为泉。谭间更笑狂沮溺,政复知津未是贤。
鸣蛙千鼓吹,修竹万琅玕。日下欲归去,豀光生晚寒。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
羯鼓梨园迹已荒,斯文犹在日星光。我来细拂青苔石,不忆三郎忆漫郎。
报答风光思更新。安排好语续阳春。罗胸玉藻英华别,信手银钩点画匀。歌妙曲,想光尘。相望尺五叹参辰。曲终强对红颜笑,欠我高谈惊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