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端能何地脱尘寰,
万壑松风梦寐间。
无限三槐仍九棘,
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
滋味悠长莫若閒。
马足车轮不到处,
陶门惟有昼常关。

诗词的中文译文:

哪个地方能够摆脱尘寰的束缚,
千山万壑中,松林中的风成了我梦中的安宁。
这无尽的波折与困难,仍然像三道荆棘一样,
谁能了解东国和西山的差异。
辉煌的声名最终并非福分,
真正的滋味和享受在于闲适。
马蹄和车轮无法触及的地方,
只有陶门才常常关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方回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端能何地脱尘寰"来表达作者对远离尘世的渴望,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摆脱尘世束缚的地方。接着以"万壑松风梦寐间"形容了作者在梦中感受到的安宁和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无限三槐仍九棘"这一句意味着生活中的无数困扰和挑战,但作者仍然坚持,并通过"孰知东国与西山"表达了对东西不同地域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

在下半部分的诗句中,作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疑惑和对闲适生活的赞美。"声名赫奕终非福"指出辉煌的声名并不一定带来幸福,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并非最终的目标。"滋味悠长莫若閒"则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认为真正的滋味和享受在于宁静和闲适。最后两句"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远离喧嚣尘世,寻找一个远离纷扰的安宁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疑惑,以及对远离喧嚣尘世的渴望。这种向往和渴望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引发人们对自然、人生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 《冬夜戏书》

    将挂衣冠强小留,期年毕竟是归休。青毡独拥欺霜夜,浊酒频倾洗客愁。鹤影冷翻丹井月,雁声遥带玉关秋。一生自笑闲中过,不为功名也白头。

  • 《书陈氏小轩壁》

    一榻自徜徉,悠然古意长。地幽如佛舍,轩小似船房。萱草依堂绿,荆花夹树香。我来访幽隐,话裹雨声凉。

  • 《七国》

    七国纵横事可明,苏张得路信非平。当初天下如何尔,市井之人为正卿。

  • 《题辨觉精舍》

    朝随秋云阴,乃至青松林。花阁空中远,方池岩下深。竹风乱天语,溪响成龙吟。试问真君子,游山非世心。

  • 《浪淘沙》

    玉宇洗秋晴。凉月亭亭。梦回孤枕琐窗明。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曾看玉纤横。苦爱新声。由来百虑为愁生。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

  • 《采莲歌》

    采得红莲爱白莲,双桡快转怕人先。争知要紧翻成慢,菱叶中间绊却船。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