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步步开图障,山影更随溪荡漾。
回环两县烟雨奇,一目尽奄长桥上。
乾枫枯柳澹不春,欢伯为解愁城屯。
书空咄咄亦良苦,抵掌呜呜聊任真。
山房竹阴生晚寂,客醉忘归主忘客。
沉机已寄谢安棋,逸兴何惭阮孚屐。
道人栖云乐其天,孰知为仙孰为禅。
定应风蜩足枯槁,绝胜磨蚁争回旋。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明仲游栖云阁》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溪山步步开图障,
山影更随溪荡漾。
回环两县烟雨奇,
一目尽奄长桥上。
乾枫枯柳澹不春,
欢伯为解愁城屯。
书空咄咄亦良苦,
抵掌呜呜聊任真。
山房竹阴生晚寂,
客醉忘归主忘客。
沉机已寄谢安棋,
逸兴何惭阮孚屐。
道人栖云乐其天,
孰知为仙孰为禅。
定应风蜩足枯槁,
绝胜磨蚁争回旋。
诗意:
这首诗词以山水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溪山的美景和山水交相辉映的景象。作者通过描写山与溪的相互映衬,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流动之美。烟雨弥漫的景色给两个县城带来神奇的氛围,长桥上一览无余。在乾枫枯柳的景色中,欢伯以解愁的乐趣居住在城中。作者书写空灵的诗篇,表达了内心的思考和真挚的感受。山房中竹林的阴凉在夜晚显得宁静,客人醉倒忘记了回家,主人也忘记了客人。作者寄托了对谢安棋局的期望和对逸兴的羡慕。在此背景下,作者思考仙人和禅宗的存在和区别。风蜩在干枯的树枝上叫唤,磨蚁争相回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息的活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作者通过山与溪、烟雨和长桥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大自然变幻多姿的景象的欣赏。在描写城中景色时,通过乾枫枯柳的描绘,展现了城中的寂静和欢伯以解愁的生活态度。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书写空灵的诗篇表达出来,呈现出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诗中也涉及到对人生和人的境遇的思考,通过山房主人和客人的对比,展示了生活的迷茫和追求逸趣的向往。最后,通过对仙人和禅宗的讨论,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整首诗词以山水为背景,以自然景色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
学无为,离尘俗。结草为庵山水绿。散诞无拘束。南山看过牛如玉。人牛且喜俱相熟。脱下蓑衣吹一曲。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可保斯文犹未坠,庙堂宜亦用儒臣。
疏烟明淡雨膏如。青入烧痕初。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随杖履,有琴书。酒盈壶。风前花下,睡起醒时,着我篮舆。
倚天无数玉巉岩,心觉庐山是雪山。未暇双林寻净侣,试招五老对苍颜。远游借问有何好,胜赏何曾容暂间。却恨此生云水脚,误随人去踏尘寰。
法度名儒奉束修,帝师礼数亦宜优。公卿股栗朱云剑,白首门生忍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