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书难尽信书,世谁鲠直但何谀。
平生湖海悲游子,晚岁乾坤老腐儒。
知己尚堪抬醉眼,从僧似欲剃吟须。
可当灵鹫兼三竺,日伴猿饥侣鹤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灵鹫清长老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粗读书难尽信书,世谁鲠直但何谀。
平生湖海悲游子,晚岁乾坤老腐儒。
知己尚堪抬醉眼,从僧似欲剃吟须。
可当灵鹫兼三竺,日伴猿饥侣鹤臞。
译文:
粗浅地读书难以完全相信书本上的内容,世间有谁是真心实意而不虚伪的呢?
平生漂泊在湖海之间,悲伤着作为旅人的我,晚年所剩无多,只是一位陈旧的儒生。
知己尚可使人心情愉悦,尽管有时候会略显醉态;与僧人为伍,仿佛想要剃去读书时的拘束。
或许应当效法灵鹫和三竺,白天与猿猴为伴,晚上与鹤鸣为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与知己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于晚年生活的一种反思。诗人认为粗浅地读书难以完全相信书本所言,对于世间的虚伪和虚伪之人持怀疑态度。他将自己比喻为湖海中的游子,表示自己的漂泊和无依无靠的状态,晚年则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自己作为一个陈旧的儒生的困境。然而,他认为拥有一个知己可以使人心情愉悦,与知己相处时略带醉态也无妨,与僧人为伍仿佛想要剃去读书时的束缚。最后,他以灵鹫和三竺为例,表达了一种希望能在晚年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白天与猿猴为伴,晚上与鹤鸣为友的愿望。整首诗意蕴含了对于人生的思索和对于自由与友谊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晚年生活的一种希望和追求。
天悭聊尔落,地暖未教深。犹放遥岑碧,偏鸣密竹林。似供愁里眼,小恼客边心。诗卷开还阖,清寒溢素襟。
北陆收寒尽,东风解冻初。冰消通浅溜,气变跃潜鱼。应节似知化,扬鬐任所如。浮沉非乐藻,沿溯异传书。结网时空久,临川意有馀。为龙将可望,今日愧才虚。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遥怜天上桂华孤,月中何不种两株。唐人此句真绝唱,後来诗人半语无。向来何人秋风起,吹脱广寒双桂子。落向君家楼阁前,种玉开花今几年。清宵双影写窗户,却兼月里成三树。年年八月九月时,黄金粟缀青瑶枝。秋风吹香入月去,风回却带天香归。容齐仙人为作碑,诚斋老人为作诗。
深愧衰残蒲柳姿,忽思同眺万山时。各将谷雨崖烟写,独许溪鸥野鹭知,两载再逢怜我老,五更不寐和公诗。愿闻事丛如房杜,一曲清商自尉迟。
三月维扬富风景,暂留佳客与同床。黄昏二十四桥月,白发三千馀丈霜。玉局诗翁贤太守,红莲书记好文章。欲寻何逊旧东阁,落尽梅花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