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叠重重两岸山,钩连秀色上琅玕。
孤亭四壁面烟雨,人与白鸥分暮寒。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林仲和筠庄》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该诗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交融之美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连绵重叠,山岭环抱下美丽的景色如琅玕般展现在眼前。孤亭的四壁直面着飘洒的雨雾,人们与飞翔的白鸥在寒冷的黄昏时分相互分离。
诗意上,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讴歌。山峦叠翠、秀色如琅玕,给人以壮丽的感受。孤亭四壁面对雨雾,揭示了自然景色的变幻无常,给人以深邃的思考。人与白鸥在黄昏时分分别,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短暂相遇和离别,抒发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赏析上,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短暂相遇。诗中运用了叠叠重重、钩连等修辞手法,使得景色在读者心中层层叠加、连绵不绝。孤亭四壁面对烟雨,给人以幽静、深远的感觉。人与白鸥的分离,增添了诗中的别离情愫。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流转,同时也呈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互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感慨。读者在品读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流逝时光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从中体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