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红粉拊雕栏,谢守纶巾语笑间。
游客乍惊人外境,居僧初识面前山。
暂来犹足留公赏,借与真堪着我顽。
铃合多余宾从少,谁教缾盎不曾闲。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李秬祥符轩》是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端红粉拊雕栏,
谢守纶巾语笑间。
游客乍惊人外境,
居僧初识面前山。
暂来犹足留公赏,
借与真堪着我顽。
铃合多余宾从少,
谁教缾盎不曾闲。
译文:
在云端上,红粉拂过雕栏,
谢守戴着纶巾,在谈笑之间。
游客们初次惊讶于这美景,
居住的僧人初次认识这座山。
暂时来到这里,仍然感到足够留下来欣赏,
借此机会与真正的你一同享受。
铃声响起,宾客虽少,但仍欢聚一堂,
谁能让酒缽和酒杯不曾空闲。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山景和人与自然的相遇。诗人通过描写云端上的红粉、雕栏和宴会场景,展示了一个优美而宁静的环境。诗中的谢守戴着纶巾,透露出他是一位官员或文人,他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风度和豪情使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游客和僧人,他们都被这美景所吸引。游客们初次来到这个地方,感到非常惊讶和陶醉。而僧人则是在这座山上居住和修行的,他们初次认识这座山,可能是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找到了某种宁静和启迪。
诗人借此机会与真正的你一同欣赏美景,这里的“真”指的可能是与诗人有深厚情感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内心。诗人希望将这美景与真正重要的人分享,共同领略山水之美。
最后两句表达了宾客们的欢聚和宴会的热闹场景。铃声响起,宾客们虽然不多,但仍然欢聚在一起。诗中的“谁教缾盎不曾闲”一句,表达了宴会上酒杯和酒盘不曾空闲的热烈氛围,也暗示了人们的欢聚和畅饮。
整首诗以描绘山景和展示人与自然的交融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情景致的表达,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夜雨三更,有人敧枕,晓檐报晴。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权植油幢,聊张皂纛,坐听前驺鼓角鸣。君休诧,岂宣申南翰,成旦东征。鸿冥。哽噎秋声。正万里榆关未罢兵。幸扬州上督,为吾石友,荆州元帅,是我梅兄。约束鲸鲵,奠安鼪鼠,更使嵎夷海晏清。连宵看
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常思梦颜色,谁忆访柴荆。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酌水即嘉宴,新知甚故情。仆夫视日色,栖鸟催车声。自尔宴言后,至今门馆清。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乡以孝廉举,仙为孝道宗。谓予方不信,君请问兰公。
客来风雨后,院静似荒凉。罢讲蛩离砌,思山叶满廊。腊高兴故疾,炉暖发馀香。自说匡庐侧,杉阴半石床。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从戎依远地,无日见家山。地近风沙处,城当甸服间。阻河通渭水,曲苑带秦关。待月登楼夜,何人相伴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