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鸣钟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次韵李节惟九日登南山》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平坦的林野上,骑台荒芜,山寺的钟声报告着夕阳的到来。人事纷繁,只有今天的心情自己懂。寒花虽然只能散发去年的芬芳。头巾斜侧,更感觉到霜露侵袭鬓发,言辞妙语又何妨由石头代为肠肚。落叶无边,江水无尽,但是在此时此刻,身体还需要更加忙碌起来。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光阴流逝的感叹。诗人以南山为背景,描述了平坦的林野和荒芜的骑台,山寺的钟声报告着夕阳即将西下。诗人触景生情,感叹人事纷繁,认识到每一天的心情只有自己能够真正体会。寒花虽然只能散发去年的芬芳,但是在这个瞬间,诗人依然能够品味到其中的美好。诗中提到的头巾斜侧和霜露侵袭鬓发,通过对诗人年龄的描绘,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诗人认为言辞妙语无需拘泥于人的口舌,而是可以由石头代为肠肚,表达出一种超越言语的意境。最后,诗人提到落叶无边,江水无尽,这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但是在此刻,诗人仍然感觉到身体需要更加忙碌,暗示了生活的繁忙和不停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光阴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自然景物和情感抒发相互映衬,使诗词更加富有意境和感染力。诗人通过描绘平坦的林野、荒芜的骑台和山寺的钟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凄迷的氛围。同时,诗人对人事纷繁和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言辞和意境的思考,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思索和对时间的珍视。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慨的结合,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活繁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
寺前山远古陂宽,寺里人稀春草寒。何事最堪悲色相,折花将与老僧看。
上山割白纻,山高叶摵摵。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绤。不惜洁如霜,畏君莫我即。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
明星入东陌,灿灿光层宙。皎月映高梧,轻风发凉候。金门列葆吹,钟室传清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更登天禄阁,极眺终南岫。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晨兴念始辱,夕惕思致寇。倾夺非我心,凄然感田窦。
泉声一派迫人寒,疑有痴龙在此间。听了西淙三日雨,不知天上有庐山。
一曲归欤浩浩歌,世间无地不风婆。人从贫贱识者少,事向艰难省处多。紫塞将军秋佩印,玉掌学士夜鸣珂。太平宰相不收拾,老死山林无奈何。
今日何不乐,振策登高山。深林仰无见,藤蔓阴以繁。鼪鼯绕树啼,黄鹄空飞翻。揽辔向西北,思欲赴昆仑。琼楼十二重,豹虎夹陛阍。青溟欲何之,谁向王母言。徘徊岁华晚,感激生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