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岐阳鼓,秦铭泰岳碑。
览观明古镜,推测妙神蓍。
真复登三事,何如赋万诗。
江湖频作郡,棠荫有人知。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康总管庆之和碑字韵二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韵译:
观赏周颂所鼓舞起的岐阳城的鼓声,
读秦朝所铭刻于泰岳山碑上的铭文。
欣赏明亮的古代镜子,
推测出神奇的占卜蓍草。
真正的才智能够探索三种事物,
何如创作万千诗篇。
江湖之间频繁涌现郡县的诗篇,
棠树的荫下有人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境。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赞美和思考。首先,他通过观赏岐阳城的鼓声,表达了对周颂所传颂的古代音乐的欣赏。这种音乐使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接着,作者提到了秦朝时期刻在泰岳山碑上的铭文。这些铭文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迹,也是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的源泉。通过读这些铭文,作者感受到了历史的庄严和厚重,同时也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在欣赏古代镜子的明亮之余,作者推测出了神奇的占卜蓍草。蓍草作为古代卜筮的工具,被认为能够预测未来和揭示人事之机。这里,作者通过蓍草的推测,表达了对神秘和超越现实的思考和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真正的才智能够探索三种事物,即音乐、历史和神秘。这种才智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追求转化为创作的灵感和力量。作者以创作万千诗篇来衡量才智的价值,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作者提到了江湖之间频繁涌现的诗篇,以及在棠树的荫下能够真正理解其中意境的人。这里,江湖代表了社会和文化的广阔领域,而诗篇则是人们对江湖和生活的思考和表达。在棠树的荫下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诗篇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能够真正领悟文学之美的人的赞赏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古代音乐、历史、占卜和文学创作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赞美,并思考了人类才智的价值和文学创作的意义。
日觉双眸暗,年惊两鬓苍。病应无处避,老更不宜忙。徇俗心情少,休官道理长。今秋归去定,何必重思量。
词场几度让长鞭,又向清朝贺九迁。品秩虽然殊此日,岁寒终不改当年。驰名早已超三院,侍直仍忻步八砖。今日相逢翻自愧,闲吟对酒倍潸然。
寒梅开后雪初晴,敛尽残云月又生。月映雪时梅更好,梅横月处雪争明。羡渠结伴成三白,添我相亲即四清。今夕细吟诗说与,来年此际莫寒盟。
造化从来不负人,万般红紫见天真。满城车马空撩乱,未必逢春便时春。
采采黄花鹄彩浓。吹开一夜为霜风。已邀骚客陶元亮,不用歌姬盛小丛。秋易老,莫匆匆。齐山高兴古今同。欲知此地花多少,一眼金英望不穷。
床头历日无多字,屈指明年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