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禁限沉深,鳌头雄贔屭。
主人出休沐,秋色正明丽。
偶为东园游,便有中林意。
纵言得造适,览物增意气。
风清濯烦襟,日永忘归辔。
朝野本无间,簪组何用弃。
未必幽栖人,识兹真乐地。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次韵君实内翰同游范景仁东园》是宋代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銮禁限沉深,鳌头雄贔屭。
皇宫深藏不外流,守卫森严如鳌龙。
主人出休沐,秋色正明丽。
东园主人离开宫闱,秋天的景色明艳动人。
偶为东园游,便有中林意。
偶然来到东园游玩,心中涌起了隐居的愿望。
纵言得造适,览物增意气。
尽管言辞谦逊,但观赏花木增添了豪情壮志。
风清濯烦襟,日永忘归辔。
微风吹拂着疲倦的衣襟,白天久久忘却了归期。
朝野本无间,簪组何用弃。
朝廷和民间原本无明显的界限,为何要放弃高官厚禄。
未必幽栖人,识兹真乐地。
不一定是隐居的人,才能懂得这片真正的乐土。
这首诗词以苏颂同游范景仁的东园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游园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首两句写皇宫深藏不外流,象征着皇权的封闭与严密,寓意着主人离开尘世纷扰。接着,诗人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明亮美丽,暗示着主人离开宫闱后的心情愉悦。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虽然言辞谦逊,但通过观赏花木,增添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诗中还表达了对清风拂面的愉悦和对忘却尘世纷扰的渴望。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朝野界限的质疑,认为高官厚禄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真正的乐土不一定只有隐居的人才能懂得。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尘世的繁华和权力的空虚提出了反思。
达士养四体,受敌听腹背。悉意万卷读,往昔若晤对。日者鬓发改,自恨笔力退。得句造澹薄,晃亦我所爱。
百年岁月此池台,十里云霞镜面开。青鸟惯含红旆去,小娃频采白莲回。玉箫吹拂玻瓈国,绣谷穿交金碧堆。好是太平人自乐,宫车咫尺不曾来。
晓发楼子庄,淮山自兹近。春风似恼客,浪稳舟不进。长安一回首,堤柳千里润。念当整帆席,快若冬蛰奋。微生谢拘窘,末路嗟鄙吝。林花一迎笑,岩鸟相借问。尘埃改颜鬓,坚白畏缁磷。江海慰高情,飘蓬自吾分。
携家再谒长官祠,桂子风吹游子衣。惠泽至今犹瀚漫,官楹虽古自光辉。梅梁偃蹇苍龙伏,石级参差白雪飞。此地本非供玩赏,骚人到此自忘归。
旧传汉殿三眠柳,烧烛仍闻照海棠。草木困春人可奈,政烦茗椀为禁当。
执板狂歌乞个钱,尘中流浪且随缘。直饶到老常如此,犹胜危时弄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