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根随地发,繁蕊破霜迟。
但取凋零晚,何忧赏爱移。
物情伤老大,人事阅兴衰。
会有陶彭泽,清樽与重持。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次韵和之美十日菊》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根随地发,
繁蕊破霜迟。
但取凋零晚,
何忧赏爱移。
物情伤老大,
人事阅兴衰。
会有陶彭泽,
清樽与重持。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秋季的菊花景象,以及对物质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繁华和凋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思。
赏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菊花的生长和凋零过程,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人世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写道“孤根随地发”,表现了菊花坚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长态势。而“繁蕊破霜迟”则描绘了菊花迟迟开放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接下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取凋零晚,何忧赏爱移”。诗人以凋零晚景来反衬出赏菊的乐趣,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和物事易变的淡然态度。在物理和人事的变迁中,诗人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兴衰,而对于这种变迁,他并不感到担忧。
最后两句“会有陶彭泽,清樽与重持”,提到了陶渊明和彭泽,两位著名的文人。这里暗示了诗人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与菊花一样,坚守本真,不被外界风霜所动,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菊花为线索,通过描写菊花的生长、凋零和人事的兴衰,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世事变迁的思考。诗人以淡然的态度对待生命的繁华和凋零,表达了对于内心宁静和追求真善美的向往。
蜜室蜂房别有香。腊前偏会泄春光。凝伫清容何所似,笑姚黄。蜡注金锺诚得意,风飘气味压群芳。不似寿阳夸粉面,道家妆。
一封书奏触天威,万里徒行出帝畿。始得明时来谠论,岂知薄命堕危机。身同季弟辞兄去,女抱婴儿伴丹归。风雨潇潇秋又老,雁应不到岭南飞。
自倚春风暖,轻袍犯雪来。过塘迷绿水,拂树杂芳梅。山蔽峰难辨,樵通径易开。野行方有味,缓辔不须催。
越山东来万烟鬟,馀姚为邑山四环。客车细穿市井间,邑屋更绕龙泉山。佛阁翚飞最高处,远近岚霏随指顾。小留开船有新句,君知可是囚山赋。
沁州碑石汉陵旁,地下玄龟壳也藏。莫怪摩挲成久立,书家知是郭谦光。
湖上高荷五月凉,云间三五桂华香。蒲葵影里民无暑,飞镜光中吏有霜。日近天申才半浃,阳居大夏恰中央。定扶真主开炎运,雪耻归来报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