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和宣甫叔父迁谪过都见寄》

解组纵戎五筦城,壮谋期欲荡蛮腥。
数奇不意同飞将,肺腑何因学卫青。
报国有心犹慷慨,谪官无闷但沈冥。
竹林此日重相过,高论时欣侧耳听。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次韵和宣甫叔父迁谪过都见寄》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与宣甫叔父在京城相遇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解组纵戎五筦城,
解组纵戎五筦城,指的是苏颂担任解组使者,统领五个军事管辖区。这里用“戎五筦城”来象征苏颂的军事才能和军事统御能力。

壮谋期欲荡蛮腥。
这句诗意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苏颂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够消除边疆上蛮族的侵扰,实现国家的安定。

数奇不意同飞将,
这句诗描绘了苏颂与宣甫叔父在都城相遇的情景。苏颂在诗中称赞了宣甫叔父为“奇将”,意指他的才能非凡,而这次相遇却是意外的,暗示着他们的心志相投。

肺腑何因学卫青。
这句诗表达了苏颂对宣甫叔父的景仰和钦佩。他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古代名将卫青一样,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报国有心犹慷慨,
这句诗表达了苏颂报效国家的决心和慷慨心志。他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谪官无闷但沈冥。
这句诗描述了苏颂被贬谪官的境遇。虽然身处谪宦之中,但他并不感到闷闷不乐,而是深思熟虑,默默耕耘,暗示了他在逆境中的才华和坚韧。

竹林此日重相过,
这句诗描绘了苏颂与宣甫叔父在竹林中再次相遇的情景。竹林被视为清雅的象征,暗示了两人高尚的情操和学识。这次相遇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论时欣侧耳听。
这句诗表达了苏颂对宣甫叔父高深的学问和见解的赞赏。他愿意倾听宣甫叔父的高论,表示对他的尊敬和学习之心。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颂对宣甫叔父的景仰和钦佩,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报效之心和对逆境的坚韧不拔。诗中运用了壮志豪情的描写手法,展示了苏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通过竹林相遇的情景,也呈现出两人学识高尚的形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苏颂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作品。

  • 《怀素台歌(一作题怀素台)》

    我呼古人名,鬼神侧耳听。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笔冢低低高如山,墨池浅浅深如海。我来恨不已,争得青天化为一张纸,高声唤起怀素书,搦管研朱点湘水。欲归家,重叹嗟。眼前有,三个字。枯树槎乌梢蛇,墨老鸦。

  • 《此君室》

    风檐诵新句,绝胜丝竹娱。此竹古来有,此诗今时无。

  • 《题洪景伯分绣阁》

    杰阁横空爽气收,一时胜概压岩幽。要将绣岭匿峰色,分入霞城栖月楼。雌霓挂檐供彩笔,雄风拂面快金瓯。才华便合冲霄去,应为看云却少留。

  • 《双峰庵》

    江南九子云深处,亦有新罗国里人。用夏变夷夷变夏,世间毕竟是谁真。

  •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们物致用,牙羞神明。礼成乐举,克享克社。

  •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仙翁不可见,惟有一空亭。地冷春留雪,林深书见星。松篁团秀色,兰蕙吐幽馨。立尽斜阳影,闲看鹤刷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