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骑来逢雨,宁全是折磨。
山神应洗路,恐惹俗尘多。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次韵和纯甫游宝掌遇雨》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玩途中遭遇雨水的情景。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游骑来逢雨,
宁全是折磨。
山神应洗路,
恐惹俗尘多。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雨水所带来的困扰和不便。诗人感叹游骑途中的雨水给他带来的是苦恼和痛苦,而不是惬意和欢乐。他还提到山神应该洗刷大地,清洁和净化道路,以免引起尘埃扬起,增加凡俗尘世的纷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雨天旅行的不便和困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雨水常常被人们视为自然界的恩赐,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描绘了雨水对他的影响,将其视为一种折磨。这种对雨水的负面感受可能源于诗人旅行受阻、行进困难的经历,也可能是他对自然界中不可控制的因素感到无奈和焦虑。
诗人提到山神应该洗刷道路,这表明他希望雨水能够洗净尘埃,使道路变得干净整洁。这种愿望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社会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纯净、宁静环境的向往。诗人对尘埃的担忧,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可以被视为对人世间琐碎烦恼的抱怨和反思。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雨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困难和不便所产生的矛盾情感。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纯净和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意境和思考。
闻君东篱把寒菊,对酒高歌霜满屋。寻常闭门嗔索诗,此时下笔皆神速。想为悲秋发豪兴,十斗九空惊侍仆。不然浩荡凌云句,岂是枯肠泥睟粥。余时远客范阳西,土酝作酸那惯服。廨舍冷落幸无花,若使见花增感触。纷纷胥吏罗我前,纵有清吟谁采录。兴来只据小胡床,仰视天际飞鸿逐。
湖上桃花坞,扁舟信往还。浦中浮乳鸭,木抄屾平山。
我生本痴绝,万事不系怀;一朝蜕形去,岂问弃与埋。游宦三十年,所向无一谐,偶然有天幸,自退非人排。黄纸如鸦字,君恩赐残骸。剡溪回雪舫,云门散青鞋。两犊掀春泥,一钵随午斋。更当拥布被,高枕听鸣蛙。
提葫芦,提葫芦,不用沽美酒。宫壶日赐新拨醅,老病足以扶衰朽。百舌子,百舌子,莫道泥滑滑。宫花正好愁雨来,暖日方催花乱发。苑树千重绿暗春,珍禽彩羽自成群。花开祗惯迎黄屋,鸟语初惊见外人。千声百啭忽飞去,枝上自落红纷纷。画帘阴阴隔宫烛,禁渥杳杳深千门。可怜枕上
东风吹草色,空使客蹉跎。不设太平险,更应游子多。几伤行处泪,一曲醉中歌。尽向青门外,东随渭水波。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