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道於今久寂寥,规橅君肯到祈如。
鲸牙浪阔倾三峡,鹏背云高负九霄。
但觅图书供闭户,不忧勋业误题桥。
七言起我黄山兴,若第诗功不愧萧。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诗词。该诗以黄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游览黄山的向往之情。
诗意描绘了雅致的道路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寂寥的状态,但愿望之树已经生长,作者希望君子能够踏上这条道路。诗中描绘了汹涌澎湃的鲸牙浪,倾泻而下,冲击着三峡的山势;再以鹏鸟背负云霄,高飞远翔的形象,表达了黄山的高耸和壮丽。诗人表示,虽然他在寻找着图书供奉于闭户之中,但并不担心自己的勋业会被误以为是桥题。接下来,作者以七言诗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黄山的兴趣和热爱。他自谦地说,如果他的诗才真的不输给萧伯玉,那么他对黄山的热爱就是真实而无愧的。
这首诗词通过对黄山的描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和自豪,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自身成就的期许。整首诗行文流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黄山的壮美和作者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雅道於今久寂寥,
规橅君肯到祈如。
鲸牙浪阔倾三峡,
鹏背云高负九霄。
但觅图书供闭户,
不忧勋业误题桥。
七言起我黄山兴,
若第诗功不愧萧。
夜雨三更,有人敧枕,晓檐报晴。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权植油幢,聊张皂纛,坐听前驺鼓角鸣。君休诧,岂宣申南翰,成旦东征。鸿冥。哽噎秋声。正万里榆关未罢兵。幸扬州上督,为吾石友,荆州元帅,是我梅兄。约束鲸鲵,奠安鼪鼠,更使嵎夷海晏清。连宵看
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常思梦颜色,谁忆访柴荆。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酌水即嘉宴,新知甚故情。仆夫视日色,栖鸟催车声。自尔宴言后,至今门馆清。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乡以孝廉举,仙为孝道宗。谓予方不信,君请问兰公。
客来风雨后,院静似荒凉。罢讲蛩离砌,思山叶满廊。腊高兴故疾,炉暖发馀香。自说匡庐侧,杉阴半石床。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从戎依远地,无日见家山。地近风沙处,城当甸服间。阻河通渭水,曲苑带秦关。待月登楼夜,何人相伴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