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天地共成春,千古羲黄寸壤邻。
空复飞车行万里,本无弱水隔三神。
大人尺蠖同伸屈,俗物群狙易喜嗔。
子欲从吾参此妙,倒翻银汉洗尘巾。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高子明投赠二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季共同构成了春天,
千古以来,羲和与黄帝的土地相邻。
他空手驾车行驶万里,
本来没有弱水能隔断三神。
大人与蠖虫一样伸屈自如,
俗物们如同猴群,喜怒容易变化。
你想跟我一起参透这种奥妙,
就要把天上的星河倒翻过来,用来洗尘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四季共同孕育春天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与人类的生命和历史相呼应。同时,作者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意境。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四季、羲和与黄帝、飞车、弱水、蠖虫等,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的思考。诗中的"大人"和"俗物"则象征了不同的人类群体,对应于高尚的品质和庸俗的行为。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对社会中的人性弱点进行了批判,寄托了对人性的期望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中的"倒翻银汉洗尘巾"是一句意象丰富的表达,形象地描绘了参透奥妙的意愿和追求。"银汉"指的是银河,将其倒翻过来,象征着超越常规的思考和洞察力,用来洗尘巾则暗喻通过这种参悟能够洗涤尘世的浊气,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整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类行为的描绘,传递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期望。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意境和启发性,引发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行园似觉褐袍单,拣好梅枝子细看。节近年年多雨雪,客来草草治杯盘。故知更事无如老,岂谓交春便不寒。气数已回终是好,明朝红日上云端。
春候半寒温,维舟淮上村。长林补山豁,青草际潮痕。久厌浮家役,重招去国魂。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路歧长草带青青,云片相兼野思生。多谢春风莫吹散,等闲为盖赠君行。
画饼充餐必也虚。刻舟求剑决然无。痴心密数人遗契,妄念重寻兔守株。先圣迹,古人书。*糠难作夜光珠。万缘拂尽方知道,妙处那能说与
椒盘又颂一年初,多拜犹欣未要扶。山色长供青蒻笠,春光不为白髭须。仙家风土闲中是,岁後莺花较早无。人事驰驱不须叹,倦来添得睡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