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南见山堂》

叠石初成得赐环,未应苔藓上苍颜。
据鞍华岳旌旄里,回首淮山梦想间。
烽火日传西塞静,丘陵应伴壮心闲。
终南太白皆公有,肯向庭中更作山。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南见山堂》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叠石初成得赐环,
未应苔藓上苍颜。
据鞍华岳旌旄里,
回首淮山梦想间。
烽火日传西塞静,
丘陵应伴壮心闲。
终南太白皆公有,
肯向庭中更作山。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苏辙在淮南发现一座山堂后的感慨和思考。首先,诗人讲述了山堂的建筑过程,用“叠石初成得赐环”来形容山堂的美丽。接着,他提到山堂上没有长满苔藓,表达出对山堂尚未历经岁月沧桑的喜悦。

然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华岳山(华山和嵩山的合称)上任职时的经历,用“据鞍华岳旌旄里”来描绘自己当时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他回首过去,畅想着淮山(淮南)的美景和自己的梦想。

接下来,诗人提到战火已经平息,用“烽火日传西塞静”来形容时代的宁静。他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丘陵山脉能陪伴自己平静的心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终南山和太白山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将这种山水的美好呈现在自己的庭院中。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辙在淮南发现山堂后的情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描写山堂的建筑过程,展示了其美丽和神秘感。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华岳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和平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

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行文流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过描绘山堂、回忆过往和展望未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匪鹑匪鸢,翰飞戾

  • 《奉和御製读后汉书诗》

    独行懲浇俗,嘉名动远荒。至诚祈夏雨,严意励冬霜。果行推陵险,丰规欢履方。孤高惟大逊,寿考茂祺祥。

  •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

    卷书坐东轩,有竹甚魁伟。清风过其间,戛戛鸣不已。写之以素琴,音节淡如水。不惜为人弹,临流须洗耳。

  • 《呈段元衡》

    君从桂林来,我欲衡阳去。邂逅一尊同,飘流数年叙。我未长沙去,君复衡阳来。还思数年隔,更遣五言裁。我归玉溪傍,君向灵山侧。来往方自兹,飘流勿多惜。

  • 《至陈留》

    烟际亭亭塔,招人可得回。等闲为梦了,闻健出关来。日落河冰壮,天长鸿雁哀。平生远游意,随处一徘徊。

  • 《南歌子 原误作南乡子,兹据律改》

    人日过三日,元宵便五宵。共言今日好生朝。皓月光辉,香动玉梅梢。谢女工飞絮,周郎待小乔。年年灯下醉金蕉。鬓影苍球,金缕细鹅毛。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