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
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次韵代留别》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绛蜡烧残玉斝飞,
离歌唱彻万行啼。
他年一舸鸱夷去,
应记侬家旧住西。
中文译文:
绛色的蜡烛烧残了,玉斝飞散,
别离之歌唱彻着千万行人的哭泣。
未来的某一年,他将乘坐一艘船,
去往鸱夷之地,而你应当记得,
我的家曾经旧日住在西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诗作,以次韵代留别为题。诗人以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绛色蜡烛烧尽的场景,表达了别离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首两句"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绛色的蜡烛燃尽,玉斝破碎,象征着离别的不可挽回和终结。离别的歌声传遍万行,人们悲伤地哭泣,表达了别离的痛苦和伤感。
接下来的两句"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受别离之苦的思念。诗人设想将来会乘坐一艘船去鸱夷之地,而他希望别人能够记得他曾经的家曾经在西方,表达了对故乡和旧日生活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生活的思念之情。通过展示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辛酸,以及对故土和家园的深深眷恋。
病枕不成眠,百计湛冥梦小安。际晓东窗鹈鴂唤,无端,一度残春一惘然。歌底与尊前,岁岁花枝解放颠。一去不回成永忆,看看,唯有承平与少年。
湖山聚秀系斯文,汝更峥嵘瑞户门。嵩里是人夸宅相,慈溪之后有曾孙。书声自可怡重庆,家学何妨涨一源。远大相期吾耄矣,莫将苦语等閒言。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夜半子,孝养父母存终始。百年恩爱暂时间,莫学愚人不欢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晓径支筇步屟迟,西风吹露湿秋衣。举头凝望青山外,万里江天一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