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庙此神乡,留亲泊楚艎。
天开今壮丽,地积古悲凉。
不改山河旧,犹余草木荒。
还闻足宾客,谁是汉邹阳。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次韵冲卿过睢阳》
作者:王安石(宋代)
宫庙此神乡,
留亲泊楚艎。
天开今壮丽,
地积古悲凉。
不改山河旧,
犹余草木荒。
还闻足宾客,
谁是汉邹阳。
中文译文:
这座宫庙是神灵的居所,
留下亲人停泊楚艨船。
天地开放,现今壮丽,
土地积存着古代的凄凉。
山河依旧,无法改变,
仍余留着荒芜的草木。
还能听到足够的宾客,
谁能与汉代的邹阳相比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朋友冲卿经过睢阳时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睢阳的景象和历史沉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第一句以宫庙作为开头,意味着这座城市富有神圣的氛围。接着描述了冲卿停泊楚艨船的情景,显示了友人的身份和旅途的艰辛。
第二、三句中,王安石描绘了睢阳现今的壮丽景象和土地上承载的古老悲凉。这种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城市的更迭,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意思。尽管岁月更迭,山河依然矗立,但是人们已经离去,只剩下了荒芜的草木,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消逝。
最后两句中,王安石提到还能听到足够的宾客,用以对比当年汉代的邹阳,表达了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中人物的失望之情。
整首诗以对睢阳的观察和感慨为主线,通过描绘景物和对比历史,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思考,以及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这首诗在情感上较为沉郁,展现了王安石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消逝的深刻感受。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珮身。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颦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宫漏丁丁夜向晨,烟销雾散愁方士。
误身何必叹儒冠,粗粝须甘苜蓿盘。瓜地可耕归独负,未应真坐缚微官。
猗猗梧桐树,前日繁花馥。西风不相饶,影疏不可暴。坐看一叶落,余怀念群木。漫有千岁忧,流光如急毂。
五色云开观三界,众生个个痴狂。争名夺利色财荒。烟花丛里,游戏恋红妆。百载浮生如一梦,强贪谩使身忙。飞蛾绕焰鹿奔场。情牵欲慈,
衰鬓萧骚半欲丝,尚能随队作儿嬉。棋无杀意从人活,琴有仁声却自悲。落魄陈平归汉日,中伤张禄入秦时。诸公莫作狂夫看,恐是英雄未可知。
一奏胡笳客未停,野僧还欲废禅听。难将此意临江别,无限春风葭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