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王阴德在高门,南院功名燕后昆。
庆衍曾沙钟圣女,尊居东殿见神孙。
糺宗新广宣平第,尚主重开沁水园。
自昔后家称累盛,谁如终始六朝恩。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
冀王阴德在高门,
南院功名燕后昆。
庆衍曾沙钟圣女,
尊居东殿见神孙。
糺宗新广宣平第,
尚主重开沁水园。
自昔后家称累盛,
谁如终始六朝恩。
诗词的诗意:
这首诗是苏颂为宋朝皇后慈圣皇后写的七首挽辞。诗中主要描述了皇后的种种美德和丰功伟业,并表达了对慈圣皇后的无限悼念之情。诗中提到了她丈夫冀王(指宋太祖赵匡胤的庶长子赵匡义)在高位上拥有正直的品德,她的兄弟们都在南院有很高的功名。慈圣皇后曾经荣膺沙门,受到钟圣女的尊崇,且居住在皇宫东殿,亲见了皇位的继承者。当她病逝后,成化皇帝聪明颖悟,竭力宣扬其号令,重修了慈圣皇后在沁水园的住所。诗的结尾提到,慈圣皇后的光辉功德,乃是继承自六朝时期的英主,她的恩泽沉深且无可估量。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的语言表达了对慈圣皇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作者苏颂以饱满的笔触描述了皇后的美德和功业,展现了她在后宫中的尊贵地位和对皇位继承的重要影响。诗人通过史实的揭示,向读者传达了皇后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并表达了对她智慧和慈爱的敬佩之情。同时,诗人对慈圣皇后的挽词也反映了对整个宋朝时期的赞美,将慈圣皇后与前朝的英主相提并论,凸显了她作为女性的卓越地位和令人称羡的贡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慈圣皇后的美德和功业,展示了她在宋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诗人对她的赞美和怀念之情都充满了深沉的敬意。
□反终身从李愿,有人半夜唤祁嘉。箪瓢斋颇奢颜巷,书画船堪埒米家。樗叟旧栖贫亦好,肤翁新句大非夸。谁云地僻交游少,鹤肯巢松鹿献花。
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巾。
香包已向青春发,又见秋深特地开。应笑菊残无意思,不能邀赋洛阳才。
我法从谁悟,心师是贯花。三尘观种子,一雨发萌牙。定起轮灯缺,宵分印月斜。了空如藏史,始肯会禅家。
一瓣芙蕖是彩舟,棹歌离思两夷犹。风鬟雾鬓遥相忆,月户云窗许暂留。波冷绿尘罗袜晓,恨添红叶翠颦秋。双鸾镜里瑶台雪,任是无情也上头。
济江篇已出,书府俸犹贫。积雪商山道,全家楚塞人。大堤逢落日,广汉望通津。却别渔潭下,惊鸥那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