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青阳》

十载九华边,归期尚渺然。
秋风一乘传,更觉负林泉。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次青阳》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译文:
青阳次第,十年来,九华山边,我归期仍然渺茫。秋风一阵吹过,更加感受到背负着山林泉水的重担。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离开青阳地区已有十年之久,却依然无法确定自己何时能够归乡的心情。他在离别之后,通过秋风的吹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离开家乡所带来的思乡之情。

赏析:
《次青阳》是王安石的一首颇具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十年离乡之苦和秋风的婉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青阳为背景,青阳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而他此时已经离开青阳已有十年之久。诗中的“九华山边”是指离开青阳后的所在地,归期却仍然不明确。“秋风一乘传”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秋风吹过,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背负着离乡之苦、思乡之情的沉重。诗中的意境凄凉,情感真挚,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诗人离乡思乡的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这首诗词展示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意,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因官场生涯而离乡背井的心理困境。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给人以思绪万千的感受。

  •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漫}。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所欢在一醉,常恐樽中干。舍酒尚可乐,明珠如弹丸。但恐千仞雀,忽忽发虚弹。迨子闲暇时,种子田中丹。一朝涉世故,

  • 《游大涤山》

    大涤洞沉沉,天柱峰嶪嶪。人世悲落花,观松无易叶。朝夕樵风生,云鹤闲情惬。何当采玉芝,真从从此蹑。

  • 《渔父词(其四)》

    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蓑笠具,昼图同。钎笛声长曲未终。

  • 《没蕃故人》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 《二月中休日黄帅领客登望海亭有诗因次其韵》

    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二平溪堂》

    清溪似与隐君谋,故入堂前漫不收。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觞取意便临流。花漂涧谷来应远,石激琴筝久未休。莫把朱栏强围绕,山家事事要清幽。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