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虚来三见春,都人日夜望平津。
骅骝开路云霄逼,霖雨思贤鼎鼐新。
赤县尚多沦异域,潢池犹自扰齐人。
公如不为苍生起,风俗何由使再醇。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次胡邦衡韵》是宋代周必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右相虚来三见春,
都人日夜望平津。
骅骝开路云霄逼,
霖雨思贤鼎鼐新。
赤县尚多沦异域,
潢池犹自扰齐人。
公如不为苍生起,
风俗何由使再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忧虑。诗中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作者通过景物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动荡的关切以及对社会风尚的担忧。他认为政府官员应该有责任为人民谋福祉,而不应该让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败坏导致国家衰落。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解析:
1. "右相虚来三见春":右相指宰相的官职,"虚来三见春"意味着宰相空有名位,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员不负责任的不满。
2. "都人日夜望平津":都人指京城的百姓,"平津"是指北方的平原地区。这句反映了百姓对政治局势的关切和期待。
3. "骅骝开路云霄逼":骅骝是指高贵的马,"开路云霄逼"表示政治家们的马车奔驰如飞。这句暗示政治家们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需要。
4. "霖雨思贤鼎鼐新":霖雨指连绵的雨水,"思贤鼎鼐新"意味着渴望有贤能之士来治理国家。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需要有能力的人来拯救国家的期望。
5. "赤县尚多沦异域":赤县指宋朝的地名,"沦异域"意味着边疆失陷。这句表示作者对国家疆土沦丧的担忧。
6. "潢池犹自扰齐人":潢池是指潢河,"扰齐人"表示政治动荡对普通百姓的困扰。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7. "公如不为苍生起,风俗何由使再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政府官员的期望,认为官员应该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否则社会风气将难以纯正。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婉约清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对政府官员应尽责的呼吁,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关怀。
栽竹种松桧,十年未成阴。昔人定知我,为我养南林。
香露湿,草晶荧,起看大地尽瑶璚。下界千门人寂寂,空山夜静海波声。
花前愿步溅狂澜,花外扶疏竹数竿。带雪精神清更好,冰肌元惯朔风寒。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种树书频读,齐民术屡窥。曾求竹醉间,更问柳眠时。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迟。
红摧绿锉,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觑著翻成不忍。春心减尽眼长闲,更肯被、游丝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