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迟韵寄适逊》

饥民畏寒尤恶雪,旋理破裘紝败缬。
我虽久客未成归,黍酒虀羹还泼节。
汝雨薪炭旧如土,尔来薄俸才供盖。
眼前暖热无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洁。
颍川归去知何时,祠宫欲罢无同列。
夜中仿佛梦两儿,欲迓老人先聚说。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迟韵寄适逊》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内容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饥民畏寒尤恶雪,旋理破裘紝败缬。
我虽久客未成归,黍酒虀羹还泼节。
汝雨薪炭旧如土,尔来薄俸才供盖。
眼前暖热无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洁。
颍川归去知何时,祠宫欲罢无同列。
夜中仿佛梦两儿,欲迓老人先聚说。

译文:
饥民因寒畏惧雪,匆忙修理破裘皮,细细割下败缬线。
虽然我长久在外客居,黍米酒羹洒洒浪费。
你们的薪炭受雨水浸湿,早已变得如同泥土。
自从你们来到这里,微薄的俸禄只够盖顶。
眼前的温暖无法言表,心中的清贫却有余洁。
回到颍川的家乡不知何时,祠庙中的职位或将取消。
夜晚仿佛梦见两个儿子,想要迎接老人先聚在一起说话。

诗意和赏析:
《次迟韵寄适逊》是苏辙在宋代时期创作的一首反映民生困境的诗词。诗中描绘了贫苦百姓在严寒天气中面临的困境,他们不得不修补破裘皮,剪下败缬线以度日。与此同时,诗人自己身在他乡,虽然已经久居外地,但仍然对家乡的困苦忧心忡忡,用浪费黍米、酒羹的形象来表达对家乡人民生活困顿的关切。

诗中的"眼前暖热无可道,心下清瘦有余洁"一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富裕环境中的无法言表之感,同时内心的清廉与贫瘦也更加凸显。诗人通过对自己和饥民生活的对比,呈现出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期盼,但不确定何时能够回到颍川家乡。诗中提到的祠宫欲罢无同列,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官职将被废除或取消,加之诗中所写的两个儿子仿佛在梦中出现,预示着家乡的一切已经变得陌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百姓困境和自身遭遇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关切,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守清廉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