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摩袂属拥如山,平等道争看大阅还。
无限儿童齐拍手,几多父老尽酡颜。
八方共乐青春好,我亦常欣白昼闲。
无奈老来归念重,梦魂夜夜绕乡关。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春阅偶成三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春天的大阅典为背景,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共同观赏盛况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的中文译文:
肩摩袂属拥如山,平等道争看大阅还。
无限儿童齐拍手,几多父老尽酡颜。
八方共乐青春好,我亦常欣白昼闲。
无奈老来归念重,梦魂夜夜绕乡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大阅典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共同参与、欢聚一堂的热闹场景。"肩摩袂属拥如山"表达了人们的热情和踊跃参与的态度,"平等道争看大阅还"则显示了人们对于观赏的热切渴望,每个人都希望争夺最佳的视角。
诗中提到"无限儿童齐拍手,几多父老尽酡颜",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和老人们的欢乐场景。儿童们无拘无束地拍手欢呼,而父老们也满面红光,尽情享受这欢乐时刻。这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欢聚一堂、欢乐共享的美好愿景。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喜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八方共乐青春好,我亦常欣白昼闲"表明作者也享受着青春的快乐,同时也常常欣赏宁静的白昼时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无奈老来归念重,梦魂夜夜绕乡关"则流露出作者对年华老去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年老之际,对归乡的念想更加强烈,梦中的思乡之情也常常缠绕着他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大阅典为背景,通过描绘人们的欢聚、欢乐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示了对青春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险尽涂初坦,寒轻日向中。稻云迟雨碧,荞雪早霜红。五日再行役,二年三鞠躬。只言弃官久,却与在官同。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曾见宜秋辇路门,大书黄榜许游行。汉家宽大风流在,老去西湖乐太平。
方塘纳霁景,一碧共晴寒。微波坐来息,人意亦平宽。
碧溪曾寄流红字。忍话当时事。重来种种尽堪悲。有酒盈杯、聊为故人持。夜闲剪烛西窗语。怀抱今如许。尊前莫讶两依依。绿鬓朱颜、不似少年时。